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小琴1,2,罗维均1,3,4,王彦伟1,3,蔡先立1,2,3,吕伊娜1,3,王世杰1,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岩溶试片的岩性差异对估算岩溶速率和碳通量的影响[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黄洋阳1,2,李廷勇3,肖思雅1,陈朝军1,黄冉1,王涛1,吴尧1,徐玉珍1,邱海英1,杨琰1,李俊云1,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新生碳酸钙沉积矿物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重庆芙蓉洞为例[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蒲俊兵(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长江上游湿地科学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现代岩溶学学科体系 ——祝贺《现代岩溶学》出版六周年[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王焰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我国北方岩溶泉域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以晋祠泉为例[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陈喜1,张志才2(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喀斯特地区地球关键带科学与生态水文学发展综述[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李玉辉1,章程2,庄晓东3,丁文荣1,俞筱押4(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滇西科技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国岩溶研究进展的哲学认知与展望[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彭轩明.序[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许光泉1,张海涛1,周继生2,李旭1,汪敏华2,刘满才2(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业分公司).华北煤田岩溶陷落柱及其突水研究综述及展望[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姜光辉,刘凡,王奇岗,郭芳(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基于表层岩溶带调控的峰丛洼地低影响开发构建[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唐春雷1,2,3,4,梁永平2,3,4,晋华1,申豪勇2,3,4,赵春红2,3,4,王志恒2,3,4,谢浩2,3,4,赵一2,3,4,王士娜5(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广西岩溶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地质矿产开发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山西娘子关泉群及其水的来源[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张春来1,陆来谋1,2,杨慧1,黄芬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环投金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岩溶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分析[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李大帅1,2,吴少景3,李建鸿2,张陶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上林县大龙洞水利工程管理所).岩溶水库热结构变化对水体溶解无机碳及其同位素的影响过程[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刘伟1,2,周启友1,潘晓东2,何长响2(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基于时延三维电阻率反演的岩溶地下河管道空间分布识别物理模拟研究[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梁建宏1,崔旭东2,文来艳3,4,刘鼎4,伊晨旭4,黄可尊4,王俊5(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山东建勘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桂林典型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剖面钙镁形态迁移对比[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蒋英礼1,2,崔杰2,王景梅1,张彦龙3(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指标信度测度赋权的岩溶隧道水害危险性集对云评价研究[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周鑫,王璨,郑鹏飞,姚腾飞,巫政卿,米茂生,覃佐辉,李杨(湖南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所).湘南泥盆系碳酸盐岩区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成矿规律−以新田县新圩矿泉水为例[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程汉亭,刘国道,董荣书,王晓敏,李勤奋,周小慧,张显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海南省热带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儋州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基于果园牧草间作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以贵州省兴义市为例[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代方园,高扬,宿庆伟,胡韬,耿付强,董亚楠(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瞬变电磁与跨孔CT 成像探测岩溶分布及形态特征的应用−以山东省济南地区为例[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闻国静1,2,3,王妍1,2,刘云根1,2,侯磊1,2(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省山地农村生态环境演变与污染治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典型岩溶湖泊湿地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段乔文,俞富有,张天柏,何伟,段春林(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红河分院).滇东高原罗平湾子水库岩溶渗漏机理及库外补漏设想[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闫钇全1,2,刘琦1,2,邓大鹏1,2,王涵1,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表层岩溶裂隙带土壤地表流失/地下漏失室内模拟实验[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毕奔腾1,杨辰1,李景文2,姜建武2,周立新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岩溶地貌研究进展及前景分析[J].中国岩溶,2022,第2期
  • 杨杨,赵良杰,潘晓东,夏日元,曹建文(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以寨底地下河流域为例[J].中国岩溶,2022,第1期
  • 周正1,2,3,4,李大华1,2,廖云平1,2,林军志3,4,张烨1,2,陈洪凯5,祁永爱6,王贺7(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市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山区公路水运交通地质减灾重庆市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枣庄学院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青海省有色地质第一勘查院;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中梁山岩溶地面塌陷特征及形成机理[J].中国岩溶,2022,第1期
  • 吴远斌1,2,刘之葵1,殷仁朝2,雷明堂2,戴建玲2,罗伟权2,潘宗源1,2(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基于AHP和GIS技术的湖南怀化地区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J].中国岩溶,2022,第1期
  • 王桂林1,2,强壮1,曹聪3,陈瑶1,郝晋渝1(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库区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重庆市地质勘查开发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基于地理探测器与层次分析法的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评价 ——以重庆中梁山地区为例[J].中国岩溶,2022,第1期
  • 刘道涵1,2,张欣3,何军1,2,邬健强1,2,刘磊1,2(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地面核磁共振测深方法在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探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岩溶,2022,第1期
  • 刘天云1,罗锐恒1,胡顺强1,赵永宾1,潘晓东2,3,刘伟2,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文山小河尾水库岩溶渗漏水文地质条件与管道位置识别[J].中国岩溶,2022,第1期
  • 潘玉峰1,2,吴建标3,2,李社宏2,潘明4(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三地质队;昆明理工大学有色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滇东南南洞地下河系统源区洞穴特征及其成因演化机制[J].中国岩溶,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