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忠(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寻求真实、立体、富有生命活力的陶行知——《陶行知年谱长编》评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4期
  • 沈月娣1,杨平2(湖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乡村振兴背景下耕读教育的时代意蕴及其实施路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周洪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生活·实践”教育的要义、意蕴与实施[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徐莉(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模式及其路径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詹国辉1,刘涛2,戴芬园3(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改革发展办公室;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智慧教学空间融合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朱玉华1,张家勇2(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美国乡村教育改革的多重路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钭晓东1,黄秀蓉2(宁波大学法学院;浙江省重点专业智库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新文科视野下大学情商建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仰滢(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当代大学生网络集体行为意向驱动机理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的实证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向勇(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杨贤江对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大众化的贡献及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马仁锋1,程誉娴1,胡书琦1,2(宁波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地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空间性及其生产机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徐坚俊1,米多2,傅海3(宁波大学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宁波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大学生网络受欺凌与网络欺凌的关系:手机成瘾与父母情感温暖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荣伟(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探寻生命意义:测量、变化与理论基础[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高伟(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生活·实践”教育的哲学辨识[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申国昌,李楠(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生活·实践”教育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基础[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彦,阎瀚(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电影中的乡村女教师形象[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茆东莲(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学业过渡期大学生认识论信念特征的实证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胡银根(宜春学院教育研究所).论教育生活世界[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定功,温昕(河南大学教育学部).独辟蹊径 会通中西——评《教育史学通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本刊编辑部.《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 年转载量位列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第40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蔡群青(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基于科学素养的课程设计改革——以美国“2061计划”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吴艳,黄珊,王笑欢(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基于25所高校的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杜二敏(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具身认知视角下沉浸式学习的发生机制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田红玉(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5G信息技术赋能新文科建设[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冯铁山(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体论视域的深度学习内涵及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任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独立学院加快转设的困境及路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杨德广,孙立新,叶忠海,李洁,岳瑛(上海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教育研究所).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理路、愿景与路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杨德广(上海师范大学).老年教育学的源流与学科建设理据[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刘友女,王晓芳,李佳慧(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郑曙光(宁波大学法学院).导师工作室制:应用型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机理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岳瑛(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教育研究所).老年大学学科建设路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