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泓,李钰怀,罗亨波,杜家坤,江枭枭,王磊(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预燃室火焰射流点火对汽油机性能影响的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3期
-
葛晓成1,2,李静波2,陈本林2,王国华2,徐中明1(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燃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当量燃烧天然气发动机NH3排放控制策略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3期
-
侯献军1,2,3,熊纳1,2,3,王友恒1,2,3,刘志恩1,2,3(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试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工程技术中心).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3期
-
房建峰,姚永玉,周辉,葛述卿,贾贵西(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高电压下浓/稀天然气燃烧特性的对比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3期
-
唐琦军1,蒋蘋1,刘敬平2,彭才望1,任凯1(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丙酮
丁醇 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对高速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3期
-
刘军恒1,2,杨军1,周海磊2,孙平1,嵇乾1,赵廉1(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聚甲氧基二甲醚-甲醇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2期
-
郭建军,刘一泽,邬斌扬,苏万华(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充量密度重型柴油机燃烧室形状优化数值模拟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2期
-
杨靖1,2,吴杰1,2,张勇1,2,陶文祝1,2,范相彬1,2,解鹏1,2(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重庆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活塞摩擦与敲击特性关键影响参数的优化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2期
-
杨海翔1,雷基林1,文均1,2,温志高2,申立中1(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成都银河动力有限公司).高压共轨柴油机润滑油消耗特性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2期
-
李江飞1,2,牛雨飞1,2,朱海艳1,2,王龙飞3,薛红娟1,2,张强4(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亿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混合器对国六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尿素结晶的影响[J].内燃机工程,2021,第2期
-
冷泠1,程江华2,王振彪2,刘胜2,石磊1,邓康耀1(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柴油机两级增压等百分比流量调节旁通阀设计[J].内燃机工程,2021,第2期
-
刘岱,David O. OGALO,刘龙(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耦合涡流影响的现象学喷雾模型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2期
-
朱瑞1,汪洋1,耿鹤鸣1,董翔宇1,王明博1,甄旭东2(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低回油高压共轨喷油器方案优化[J].内燃机工程,2021,第2期
-
沈颖刚,张敬贤,陈贵升,杨杰,廖凭皓,李冰(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聚甲氧基二甲醚掺混比对柴油机性能及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后处理系统的影响[J].内燃机工程,2021,第2期
-
陈贵升1,李冰1,李靓雪1,周群林1,杨杰2,黄震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民航与航空学院).气门二次开启策略对柴油机性能及能量损失的影响[J].内燃机工程,2021,第2期
-
周昕毅1,2,李铁1,2(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动力装置与自动化研究所).船用低速机模型实验中相似比例的有效边界及影响[J].内燃机工程,2021,第2期
-
杜辉,江帆,邓水根,孔凡良(无锡沃尔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米勒循环及低压废气再循环技术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2期
-
张际洲1,2,颜伏伍1,2,陈子逸1,2,王宇1,2(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正丁醇/柴油发动机燃烧排放特性及喷油、燃烧室形状影响[J].内燃机工程,2021,第2期
-
魏涛,郭建军,邬斌扬,苏万华(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柴油机进气掺混低浓度甲烷模拟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1期
-
王映远1,胡志龙2,张琨1,邓康耀1,钱跃华3,刘博3(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内燃机歧管多分支动量守恒边界模型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1期
-
谢思瑜1,李铁1,2,黄帅1,马鹏飞1,依平1,2(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不同参数对激光诱导磷光测温技术的影响[J].内燃机工程,2021,第1期
-
王勤鹏1,2,3,李静1,杨建国1,2,3,余永华1,2,3(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船用低速电控柴油机实时仿真模型开发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1期
-
张腾1,2,谭建伟2,田茂军3,韩文涛4,周伟伟1,李云强4(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发动机氨排放控制应用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1期
-
王利民1,2,华剑雄2,卫海桥2,薛亮1,左俊杰1,李露梅1(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燃烧模式的爆震特性及爆震强度评价方法[J].内燃机工程,2021,第1期
-
吕誉1,沈颖刚1,李青1,陈贵升1,卢申科2(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云南菲尔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灰分分布系数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J].内燃机工程,2021,第1期
-
李长锟,王天友,孙凯,王怀印(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气加湿结合废气再循环技术对高压直喷双燃料低速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J].内燃机工程,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