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包亚芳,孙治,蒋晗静(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发展型传统村落地方文化活力的维度探测与量表开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李德英,胡天鹏(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冷战、城乡和三线建设:与美国学者柯尚哲先生的讨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杨勉(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西学东渐与民意调查在中国的学科预备[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唐稷尧(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矫治责任视野下的触法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教育制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杨东(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窥基《说无垢称经疏》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张海波,杨兆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ChatGPT的教育挑战与应答[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唐忠敏(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社交媒介语境下的戏仿叙述与情感交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付积(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五育融合与教学创新——第十七届全国教学论学术年会综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丁三东(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的任务——论中西方哲学的一个影响深远的差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王辉(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实践进路[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邵琪,张义民(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社会加速境遇下家长角色的异化与回归[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张新民1,张稷锋2(西南大学教育立法研究基地;西南大学治理学).论教育技术向善:基于技术反噬公平的视角[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王恬(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共生视域下公众参与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作用机制与路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刘渊,刘飔冰(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伟大建党精神的具象化弘扬:意蕴、依据及路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张春莉1,缪佳怡1,张泽庆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未来教育学院).指向深度学习的知识建构——基于对高等教育中“教”与“学”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陈庆礼1,2,缴润凯3(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运行实践困境与治理机制——基于新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王应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感情”和“理性”之间:吕思勉的民族主义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李桂华,林思妍,张秋东(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走向政民通达:政府决策回应的平台模式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周琳1,肖媛2,郑洁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汉语水平考试(HSK2.0)反拨效应的多维度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杨海(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个务必”的哲学基础、理论蕴涵及其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冯留建,王子环(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周文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从科学史学到民族主义史学——朱希祖史学思想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李冕1,杨登峰2,3,4(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容错机制中“善意违法”行为的可容性及其限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朱学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特色的合宪性咨询制度何以可能[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刘庆昌(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技术时代的教育存在危机透视——从ChatGPT出发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陈志伟(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发生的视角对本质直观悖论的化解——兼对陈嘉明教授的回应[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高玉,陈绍鹏(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作为“诗的内在精神”与“技巧”的节奏——对《节奏与中国现代诗歌》的语言学考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熊良智1,李领弟2(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文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郭店楚简引诗论及毛诗《都人士》的文本生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甘从营(南京大学哲学系).批判是启蒙的序曲——对福柯关于康德启蒙观与其批判哲学关系论述的完善和反思[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印志远(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唐天文学说的演进与辞赋书写[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