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盘清1,2,安俊丽2,曹树基1(三江学院历史与文化地图研究院;江苏海洋大学).航线与里程:文昌七洲洋与西沙七洲洋的地理位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林宏(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卫匡国《中国新图志》经纬度数据的来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潘明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畿服制与择中立都[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王天航(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定鼎之策:隋大兴城的规划方法复原[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雒有仓(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西周金文族徽的地域分布与商周族群的政治认同[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僧海霞(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两汉之际 “河西五郡” 共同体的建构与解体——兼论金城郡的地缘关系[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屈斌(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厅” 与清代中期甘边番地治理政策的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张楠,祝昊天(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动物保护与环境政策发展——宋雅兰《熊猫:中国现代国宝的构建与保护》述评[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赵燕姣(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班簋、孟簋铭文看典籍中的徐偃王——兼论两周时期徐之迁徙[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周伟洲,杨巧英(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龙涸与龙鹤、龙格、龙鹄考辨[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黄嘉福(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南宋时期“稻麦共存”农业景观及其影响[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代剑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明清榆林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李亮(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北朝隋唐都城空间区划制度的演变——以“坊”“里”的使用为中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訾夏威(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当代中国大中城市副食品供应与郊区行政区划的调整(1949—1966)[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须知[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程森文,孙建国.秦岭山地及邻近地区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