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瑶1,贾广惠2(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新闻系).“绿茶婊”及其衍生词的女性污名传播研究[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王希鹏(青海省柴达木报社新闻部).将创造性思维融入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编辑中[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王曦云(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媒再现中的“农村污名化”现象研究[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王志龙(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非专业视频的运用技巧与优化路径——以央视新闻频道近期节目为例[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易保山(中国江苏网视频中心).重大时政报道的网络化视角与呈现[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张娟(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互联网+”环境下,幼教期刊营销模式的重构[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庾康(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视觉传媒中心).让“视觉”成为时政报道的点睛之笔[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赵允芳,顾新东,孙敏.从“时度效”着力,创“真新实”样本——十八大以来时政报道典型案例分析[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徐勇(新华日报编辑中心).没有迟到的新闻,只有迟到的新闻人[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秦海菲(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从德国人的质量观浅谈广播电视节目的提升[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章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媒体融合创新实验区数字媒介中心).交汇点时政报道的创新探索[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黄沛(湖北日报荆楚网).从“刘伶利事件”看网络舆论的监督威力[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唐巍巍(盐城广播电视台社教中心).“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的全媒体报道实践[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武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新闻人的“工匠精神”请从“头”开始[J].传媒观察,2016,第10期
-
肖赞军1,康丽洁2(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万晓红1,余娟娟2(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符号学视域下的热词“网红”与当代社会镜像[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谢晨,吕博(湖北理工学院).“新韩剧”对女性受众的影响分析——基于《太阳的后裔》女性受众的质性访谈[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黄先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对作为“媒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几点思考[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陈媛媛(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知识精英的网络化生存与公共表达[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李劭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动机视角下的“标题党思维”分析[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欧阳思(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进口片配额放宽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发展之道[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林以勤(常州日报社).救灾报道应讲求视角平衡——以今夏抗洪抢险舆情风波为例[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郭之文(南京广电集团).媒体融合的政策导向与现实路径[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黄晓耘(无锡广电集团).怎样做好看的电视新闻访谈[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王祎.“微健康”,还是“伪健康”——浅析微信伪健康信息传播中的“冰山”表达[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田龙过,杜娟(陕西科技大学).“VR+新闻”:新闻报道的新方式[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章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数字媒介中心).重大突发新闻报道,交汇点如何做到领先一步——以盐城龙卷风冰雹灾害报道为例[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黄书亭(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重新部落化”:网络舆论引导的新场景[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刘明峥(南京政治学院).先社交,再传媒——解放军报“两微”传播形态分析[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
张红军1,刘煜2(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对外传播能力的建设 强化阐释力 优化支撑力 深化融通力[J].传媒观察,2016,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