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教育之大者”: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新闻传播教育导论》读后[J].传媒观察,2022,第9期
  • 靳卫红(江苏省国画院).春风[J].传媒观察,2022,第9期
  • 史安斌,童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平台世界主义视域下的“第三文化人”:国际传播的一种协商视角[J].传媒观察,2022,第8期
  • 袁辉1,郑舒颖2(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的有声阅读生态研究[J].传媒观察,2022,第8期
  • 孟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舆论场域、动力结构与政法新媒体的专业性再造[J].传媒观察,2022,第8期
  • 张萌1,于德山2,徐生权3(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好物的连接:网红公益直播的动力机制与意义建构——基于口语传播的研究视角[J].传媒观察,2022,第8期
  • 蔡斐,黄肖肖(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连结与团结:《新华日报》祝寿活动的集体行动框架分析[J].传媒观察,2022,第8期
  • 尹梓熹(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网络诠释社群的国家认同建构——知乎“觉醒年代”话题的辞屏构建及认同修辞分析[J].传媒观察,2022,第8期
  • 赵双阁,陈榕(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意义的重塑:对“内卷”一词泛化使用的传播学考察[J].传媒观察,2022,第8期
  • 宗益祥,陈洁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走向科学人本主义范式:传播游戏理论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观照——与传播“信息理论”的比较研究[J].传媒观察,2022,第8期
  • 孙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劳动的价值想象与意义变迁——评《数字劳动: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J].传媒观察,2022,第8期
  • 滕佳丽1,曾静平2(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北京邮电大学).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的层级逻辑关系[J].传媒观察,2022,第8期
  • 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信息湍流下的传播焦虑与认知失调[J].传媒观察,2022,第8期
  • 蔡文成,牟琛(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拖钓”的舆论效应:一种政治传播策略的分析[J].传媒观察,2022,第8期
  • 杨小民(南京大学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墨色·纸本[J].传媒观察,2022,第8期
  • 王敏芝,王军峰(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交往在云端”到“生活在元宇宙”:深度媒介化时代的社会交往生态重构[J].传媒观察,2022,第7期
  • 王卫池,陈相雨(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虚拟空间的元宇宙转向:现实基础、演化逻辑与风险审视[J].传媒观察,2022,第7期
  • 奚路阳1,程明2(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短视频米姆式传播:行动逻辑与社会文化意涵[J].传媒观察,2022,第7期
  • 郭毅,黎芷筠(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传播教研室;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虚假信息战的“误伤效应”及其社会文化批判[J].传媒观察,2022,第7期
  • 李琦,闫志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图景的荧屏镜像——观察类真人秀的共情劝慰实践与媒介景观底色[J].传媒观察,2022,第7期
  • 王佳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无家可归”抑或“四海为家”:社会变迁中的媒介技术与中产性格——重读理斯曼《孤独的人群》[J].传媒观察,2022,第7期
  • 王志强1,王志豪2(南京大学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中国成立初期突发事件的“舆情治理”——以察北鼠疫防控中的舆论宣传为例[J].传媒观察,2022,第7期
  • 申琦1,赵鹿鸣2(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数字新闻可视化生产的权力特质、效果偏倚与共治路径[J].传媒观察,2022,第7期
  • 王宇荣,陈龙(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作为元媒介的元宇宙:虚实在场的媒介实践与困境[J].传媒观察,2022,第7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