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少贤1,薛梅1,2(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阿拉斯加地区岩石圈速度结构[J].地震学报,2022,第3期
  • 胡宁1,马志敏2,娄露玲1,王宇1,张宝山1,王明亮3,陈蒙1,郭德科3(河南省新乡市防震减灾中心;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河南省地震局).汤阴地堑南部土壤Rn 空间分布特征[J].地震学报,2022,第3期
  • 薛方正,王红春,朱号锋,徐雄(中国西安).远震与极远震部分震相的幅值-震级-震中距-深度建模与应用研究[J].地震学报,2022,第3期
  • 蒋子琴1,杨莹辉2,陈强1,徐倩1,徐浪1,黄小梅1(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 年伊朗MW7.3 地震的震后余滑分布及其对2018 年MW6.0 地震的触发影响[J].地震学报,2022,第3期
  • 许英才1,郭祥云2,冯丽丽3(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海省地震局).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序列重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研究[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朱琳1,戴勇2,石富强1,邵辉成1(陕西省地震局;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祁连—海原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及地震危险性[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王琼1,肖卓2,武粤1,李抒予1,高原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深部构造背景浅析[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武玮洁,黄金莉,李选涛,刘志坤,祝淮南(北京).大三江盆地及邻区地壳结构研究[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陈心锋,姜妍旭,刘名吉(中国济南).俯冲带板内地震竖向加速度谱阻尼修正系数模型研究[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刘磊1,高小其2,苏维刚1,赵玉红1,李霞1,冯丽丽1(青海省地震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2022年1月8日门源MS6.9地震前青海地区地下流体群体异常特征[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尹晓菲1,王芃1,张伟2,邵志刚1,曹文忠2,熊仁伟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及烈度分布估计[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李萍萍1,江鹏1,李同林1,马康熙1,温瑞智2,苏金蓉1,姜维松3(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重庆市地震局).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S6.0地震强地面运动特征分析[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郭为1,唐新功1,盛冠群2(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基于最高频相位法和空间滤波法的二维模型的大地电磁静态校正[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王金泽1,李红谊1,张玉婷1,陈辛平1,崔华伟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山东省地震局).四川宜宾地壳浅部三维S波速度结构及方位各向异性[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周文英,梁明剑,左 洪,廖 程,吴微微,王明明,宫 悦,魏娅玲(中国成都).濑溪河流域地貌对泸县MS6.0地震发震构造变形的响应及其指示作用[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位栋梁1,王延伟2,王自法3,4,廖吉安1,赵登科1(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中震科建(广东)防灾减灾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震级快速估算方法[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戴靠山1,汪士权1,刘康2,3,4,游庆瑜5,6(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同济大学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系统项目办公室;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倾斜边坡多道面波分析中的最小偏移距估计方法[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地震学报编辑部).欢迎订阅2022年度《地震学报》[J].地震学报,2022,第2期
  • 禹海涛,李晶,王祺(中国上海).软土隧道基于地震响应的输入地震动排序[J].地震学报,2022,第1期
  • 赵密,郭梦园,钟紫蓝,杜修力(中国北京).面向地下结构的最优地震动峰值指标随埋深变化规律[J].地震学报,2022,第1期
  • 刘启方1,2,陈长龙1,2(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基于移动窗解卷积法的2011 年日本东北MW9.0 大地震场地非线性时变识别[J].地震学报,2022,第1期
  • 禹海涛1,2,王治坤2,陈峰军3,刘中宪4(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市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重点实验室).SV 波入射下饱和地层浅埋平行隧道动力响应机制[J].地震学报,2022,第1期
  • 李鸿晶,王竞雄(中国南京).时域谱元法的质量特性模型及其构建方法[J].地震学报,2022,第1期
  • 曹泽林1,陶夏新2,3,陶正如3,王可意1(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FK法合成地震动的频带范围研究[J].地震学报,2022,第1期
  • 孟思博1,赵嘉玮2,刘中宪3(天津市土木建筑结构防护与加固重点实验室;天津城建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天津市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重点实验室).基于差分进化-人工神经网络的沉积河谷地震动放大效应预测模型[J].地震学报,2022,第1期
  • 杨彩红,郝明辉,张郁山(中国北京).圆弧形凹陷在SH 波入射下瞬态反应的解析解[J].地震学报,2022,第1期
  • 巴振宁1,2,赵靖轩2,吴孟桃2,梁建文1,2(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综合模拟与城乡抗震韧性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基于CPU-GPU 异构并行的复杂场地近断层地震动谱元法模拟[J].地震学报,2022,第1期
  • 宝鑫1,刘晶波1,李述涛1,2,王菲1(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基于混合波场地震动输入技术的近海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J].地震学报,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