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蒙1,张厚贵2,陈棋1,曲翔宇1,孙晓静1(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钢轨表面短波不平顺对地铁振动源强影响[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任德祥1,陶功权1,温泽峰1,梁红琴2(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地铁曲线段非对称轨底坡对轮轨匹配特性的影响[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鲁锦华,陈兴冲,丁明波,刘正楠,张熙胤(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不同配筋率下铁路重力式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王仁远1,2,朱永全1,2,3,高焱4,朱正国1,2,3,方智淳1,王志伟2(石家庄铁道大学省部共建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与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创新中心;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寒区隧道温度场模型试验及空气幕保温措施[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刘波1,李海斌1,2,李力3,高伟4,黄诚为5(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深圳市中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大升高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建设综合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华润(深圳)有限公司).不同加固措施下竖井式基坑开挖引起的下卧地铁隧道竖向隆起变形规律[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宋晋东1,2,朱景宝1,2,李山有1,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震级连续预测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张炎飞1,2,刘先峰1,2,3,袁胜洋1,2,王云浩2,符文2,赵腾飞2,陈伟志4(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新疆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伏坎儿井暗渠对高速铁路路基稳定性影响[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刘浩1,2,江成1,2,姜子清1,2,郑新国1,2,张志远3,赵磊1,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部).温度荷载作用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台后锚固结构受力变形特性[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陈星宇1,徐昕宇1,周川江1,郑晓龙1,陈列1,高芒芒2(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时速400km及以上高速铁路24~64m简支梁竖向频率限值[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赖天文1,雷浩1,2,吴红刚2(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分公司).不同方向地震荷载作用下公铁交叉隧道的振动加速度响应[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李红梅1,廖军华2,李向东3,孙丽霞1,张骞4,史建平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基于压缩波理论隧道内动车组表面压力极值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张关震1,2,张澎湃1,吴斯1,常崇义3,张斌1,丛韬1,张弘1,任瑞铭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高速动车组D2车轮与ER8车轮滚动台架对比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周利军1,李沃阳1,周猛1,陈田东1,谢立军2,王东阳1(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市域动车组接地回流特性分析及保护接地系统优化[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周福林,王文昊,张伟,熊进飞(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地铁列车轴箱轴承电流测试与接地方式优化[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李和壁1,2,田长海2,张守帅3,江雨星4(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基于改进Rotor模型的客货共线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安军海,赵志杰,王锡朝(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上盖单塔框架结构时大底盘地铁车站的地震响应[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武冬冬1,杨凯2,彭朝勇2(成都主导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压装车轴镶入部裂纹缺陷信息提取[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中国铁道科学》编辑部).征稿启事[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3期
-
王同军(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基于系统论的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管理创新与实践[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2期
-
胡晓依1,任海星2,成棣1,侯茂锐1,孙丽霞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动车组车轮多边形磨耗形成与发展过程仿真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2期
-
程谦1,杨光2,胡启洲3(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上海客运段;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基于混合Logit模型的旅客对短途高速铁路列车选择行为[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2期
-
吴文江,李响(石家庄铁道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高速铁路接触网吊弦断裂电气因素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2期
-
吴毅,尹鸿祥,张澎湃,张关震,赵方伟,吴斯,李翔(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含异物击打伤高速动车组车轴疲劳寿命预测[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2期
-
许学昭,李兆平,王凯,何华飞(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基于大直径盾构隧道扩挖地铁车站的结构方案及其关键节点受力和变形[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2期
-
苏培东1,黎俊麟1,徐正宣2,廖宸宇1,王栋2(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勘岩土工程设计研究院).非煤系地层浅层天然气赋存规律及瓦斯隧道工程防护方案[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2期
-
施洲1,李佳奇1,秦搏聪1,李冰2,李思阳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大型沉井基础初沉阶段受力特性及开裂控制[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2期
-
李智1,2,端嘉盈3,曾壹1,2,任禹谋4,张琦1,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基于智能化应用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2期
-
智鹏鹏1,2,王悦东2,汪忠来1,李永华2,张明3(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大连交通大学机车车辆工程学院;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技术研究中心).基于IDEPSO-SS的多工况转向架构架可靠性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2期
-
高芒芒,李国龙,杨飞,杨静静,赵文博,尤明熙(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基于强迫振动的列车-轨道-轨下结构垂向耦合动力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2期
-
李培楠1,石来2,刘俊3,翟一欣4,寇晓勇4,陈培新4(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软土地区类矩形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填充扩散压力空间分布模式[J].中国铁道科学,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