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月新1,2,胡阳2(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语言的独立性与开放性分析[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毛湛文1,孙欣然2(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智能新闻生产中的两种技术转译模式[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胡洪江(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跨越代沟:面向Z世代的媒体话语审视与表达创新[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赵月枝1,王欣钰2(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中心).“手握笔杆当战士”:“浙江宣传”的舆论引领创新实践[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靳畅栋(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电视时政评论的青年视角和创新表达——以评论专栏《新青年,有态度》为例[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禹亚宁(大众日报客户).时政类短视频文案的特点与创作研究[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周敏,郅慧(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如何说”:全媒体新闻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场域与实践路径[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刘沫潇1,拉斯马斯·克莱斯·尼尔森2,3,费代丽卡·凯鲁比尼2(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路透社新闻研究所;牛津大学).全球南方数字新闻机构的平台使用[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陈绚,戴松(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人工智能媒体内容生产方式的逻辑重构——以湖南广电5G智慧电台为例[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杨丽(中国新闻网总编室).新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媒体对外传播话语的演变与探索[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常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硕士).新闻业的液态流动与固态坚守——基于对S媒体的田野调查[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史安斌1,朱泓宇2,1(清华大学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时代“新闻信”的复兴:历史溯源与现实省思[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李成(新华社研究院).兼容并蓄、一体多元、融合创新——新时代新华社语态变革与演进逻辑[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王统宇(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数字劳动成果对人的异化现象探析[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宋国澳(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移植还是再造:移动新闻直播电视化倾向的审视[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李百明(半岛都市报全媒体策划指挥中心).议程设置视域下政府、媒体、公众的互动机制——从城市更新系列报道看新型主流媒体能力构建[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赵一菲1,彭肇一2(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数字时代新闻报道融入情感关怀的路径——基于关怀伦理的视角[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钮迎莹,马洪1,2,娄和军3,4,刘欣5(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党群工作部;大众日报全媒体生产传播指挥中心;大众日报舆论监督部(应急报道组);大众网互动新闻部、理论评论部).青年新闻工作者如何学理论——大众报业集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活动专访[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熊永新(解放军报社).刘明学:一名新闻战士的冲锋姿态[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王茜1,2,艾米丽·贝尔3(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健康传播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数字新闻中心).马斯克收购推特对新闻业意味着什么[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宋雯敏(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中新闻从业者的身份建构[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曹林.以否定为思维中介达到观点肯定[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张灿灿.当记者既不在现场也不在路上[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兰文飞.报纸理论传播如何打动人[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时统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初冬的阳光暖在心上[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李云芳.对“作者隐藏术”应人人喊打[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王建磊,何沁钰(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县区融媒内容生产的价值取向分析——以深圳市龙岗区融媒集团为例[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辜晓进.理解受众·服务受众·增长可期(外4则)[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
宋建武.从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精神实质看"浙江宣传"的特点[J].青年记者,2022,第2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