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美俊1,2,3,4,刘晓强5,韩秋雅4,肖洪4,方镕慧6,何大祥7,高志伟4(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非常规油气地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模拟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4期
  • 楼章华1,苏一哲1,朱蓉1,刘一锋1,徐士林2,李王鹏2(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盆地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地层水化学动态特征及其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4期
  • 林良彪1,2,余瑜1,2,南红丽3,陈洪德1,2,刘磊1,2,吴冬1,王志康1,2(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层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4期
  • 叶素娟,杨映涛,张玲(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甜点”储层特征及分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4期
  • 王威1,凡睿2,黎承银1,屈大鹏1,张腊梅1,苏克露1(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物探研究院;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断缝体”气藏有利勘探目标和预测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4期
  • 朱化蜀1,刘林1,黄志文2,范鑫2,张金才3(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休斯敦研究开发中心).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及增产实践[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4期
  • 刘君龙1,胡宗全1,刘忠群1,金武军1,肖开华1,毕有益2,李吉通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甜点模式及形成机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4期
  • 段金宝,金民东,范志伟,朱祥,刘雁婷(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及勘探方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4期
  • 贾业1,2,朱世发1,2,杨祎1,2,佟欢1,2,朱筱敏1,2(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陆相湖盆沉积岩中方沸石的产状、成分和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4期
  • 黄彦庆,刘忠群,林恬,肖开华,王爱,薛明喜,霍志周(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三段基于相控的相对优质储层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4期
  • 卢雪梅.CCUS在油气行业应用进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4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编辑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来稿须知[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4期
  • 何治亮1,2,马永生1,2,朱东亚3,段太忠3,耿建华4,张军涛3,丁茜3,钱一雄3,沃玉进3,高志前5(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理论技术进展与攻关方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刘俊州1,韩磊1,时磊1,陈双全2,吕文雅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地震预测技术 ——以川西XC地区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黎霆1,2,诸丹诚1,2,杨明磊1,2,李平平1,2,邹华耀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热液活动对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白云岩的影响[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吕心瑞,孙建芳,邬兴威,魏荷花,肖凤英,马翠玉,宋传真(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结构表征方法 ——以塔里木盆地塔河S67单元奥陶系油藏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沈安江1,2,乔占峰1,2,佘敏1,2,蒙绍兴1,2,张杰1,2,王鑫1,2(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基于溶蚀模拟实验的碳酸盐岩埋藏溶蚀孔洞预测方法 ——以四川盆地龙王庙组储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刘诗琦1,2,陈森然1,2,刘波1,2,石开波1,2,刘钰洋3,郑浩夫4,罗清清1,2(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基于原位溶蚀模拟实验的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孔隙演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张春林1,2,姚泾利3,李程善3,邢凤存4,范立勇3,莫午零1,2,朱秋影1,2,曾旭1,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张威1,2,丁晓琪3,李春堂2,祁壮壮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马家沟组四段碳酸盐岩储层分布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林煜1,李相文1,陈康2,张银涛3,臧殿光1,郁智1(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关键技术与效果 ——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藏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李平平1,2,王淳1,2,邹华耀1,2,余新亚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团簇同位素在白云岩化流体恢复中的应用与局限性[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张君龙1,2,胡明毅1,汪爱云3,张斌2,闫博2,何香香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大庆分公司).塔里木盆地古城台缘带寒武系丘滩体沉积构型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宋金民1,张亚雄2,尹柯惟1,3,刘树根1,4,陈宗于5,李智武1,田艳红1,6,孙玮1,刘颖3,金鑫1,赵玲丽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华大学;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西南物探分公司;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零五地质队).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程鑫1,2,周立宏3,操应长1,4,金凤鸣3,付立新3,李宏军3,楼达3,远光辉1,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国家功能实验室).黄骅坳陷大港探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差异演化及优质储层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魏国齐,杨威,刘满仓,武赛军,莫午零,金惠,沈珏红,郝翠果(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鄂西-城口地区“海槽”西侧长兴组-飞仙关组台缘礁滩特征与展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钱一雄1,储呈林1,李曰俊2,张庆珍1,李王鹏3,杨鑫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若羌县红柳沟新元古界平洼沟组原生白云岩特征、沉积环境及年代厘定[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秦贞超1,2,缪志伟3,魏建新1,2,狄帮让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四川盆地元坝地区茅口组台缘浅滩相储层物理模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 刘永立1,2,尤东华3,李海英2,高利君2,蒋宏3,张卫峰2,鲍芳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超深层碳酸盐岩层系硅质岩储层表征与评价 ——以塔里木盆地塔深6井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