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吴晶晶,张斯梅,顾东祥,顾克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稻麦周年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傅友强1,梁开明1,麦国勋2,潘华荣2,许浩奇2,潘俊峰1,胡香玉1,钟旭华1,黄农荣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营仔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不同施肥方式和播种量对华南直播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尹小红,陈佳娜,雷涛,陶醉,肖正午,陈鸽,黄敏(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与环境研究中心).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及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周文涛1,毛燕1,唐志伟1,吴建军2,许定义2,傅志强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省华容县农业农村局).长期定位试验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赵志强1,文孝荣2,高雁3,李玉国3,史应武3,杨红梅3,曾军3,王奉斌4(新疆农业科学院核生物技术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温宿水稻试验站;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新疆特殊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光合细菌与尿素联合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及水稻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朱德峰,王亚梁,陈惠哲,张玉屏,向镜(中国水稻研究所).杂交稻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徐俊豪,解嘉鑫,熊若愚,郭琳,谭雪明,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曾研华(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播期对南方双季晚籼稻温光资源利用、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康洪灿,李国生,钏兴宽,王锦艳,周兴王,王硕,尹正钦,何荣满(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中自生稻的成因及防控技术[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王旭辉1,施通武1,徐强强1,虞鹏程1,向镜2(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刘磊,许京菊,张耗(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水稻根际环境与氮素利用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牟静怡,郭诗梦,翟文举,王术,贾宝艳,黄元财,王岩,王韵,周婵婵(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研究所).移栽密度对北方稻鸭种养模式不同类型粳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龙瑞平1,冷升璨2,赵丽娟2,尹娇2,杨久1,李贵勇1,夏琼梅1,朱海平1,张玉屏3,杨从党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云南籼稻小苗机插技术研究[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马横宇,王孟佳,殷敏,褚光,徐春梅,章秀福,王丹英,陈松(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稻田应用“水肥一体化”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汪源1,许轲1,赵晨2,陈芹3,许方甫1,姜恒鑫1,霍中洋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扬州大学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淮北地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探讨[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熊家欢,陈惠哲,向镜,张义凯,王亚梁,王志刚,胡国辉,张玉屏(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施氮水平对机插和覆膜机插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唐亮,陈温福(沈阳农业大学,北方超级粳稻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粳稻发展趋势及展望[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曹放波,雷涛,刘宇,曹家林,陈佳娜,黄敏,邹应斌(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不同时期喷施生化调节剂对优质稻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李波1,罗颖菡1,孙永健1,邢梦文1,李飞杰1,刘芳艳1,杨志远1,徐富贤2,马均1(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机直播杂交籼稻结实期物质转运与不同粒位米质的关系[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李贵勇1,石美凤2,何清兰3,朱海平1,夏琼梅1,龙瑞平1,邓安凤1,杨从党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永胜县三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永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机插籼稻干物质积累和抗倒伏能力分析[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陈林荣,李阳阳,郭哈伦,窦志,徐强,高辉(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深水灌溉对稻渔共生水稻抗倒伏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蒋岩,赵灿,刘光明,赵凌天,王维领,霍中洋(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稳稻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及周年经济效益研究[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罗颖菡1,李波1,孙永健1,郭长春1,邢梦文1,李飞杰1,刘芳艳1,杨志远1,徐富贤2,马均1(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氮肥后移对杂交籼稻产量及不同粒位稻米垩白与食味品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丁国华1,曹良子1,周劲松1,白良明1,王彤彤1,洛育1,杨光1,李柱刚1,陈磊1,姜辉1,刘凯1,刘昊飞1,王雪扬1,孙艳玲2,黄彦2,殷大伟3,孙世臣1,来永才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开放实验室,黑龙江省水稻品质改良与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作物分子设计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控制灌溉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朱海滨,马中涛,徐栋,凌宇飞,魏海燕,高辉,邢志鹏,胡群,张洪程(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优质粳稻产业工程研究中心).无人飞播水稻优质丰产“无人化”栽培技术体系探讨与展望[J].中国稻米,2021,第5期
  • 徐春春,纪龙,陈中督,方福平(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生产、市场与进出口贸易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稻米,2021,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