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戚务念(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室).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机制[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田艳(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汉字教学理论问题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张学敏1,2,柴然2,周杰1(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的理论审视与实践观照——基于共同体理念的讨论[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吴晓蓉1,2,胡甜1(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我国民族教育学发展审思与体系建构[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杨继富1,2,邵泽斌1(南京师范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民族地区高校如何打造“金课”[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李玲1,2,孙倩文2,黄宸1,2,贾永仪2(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西部教育与人类发展决策实验室;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民族地区青壮年推普政策执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斯琴朝克图(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一带一路”视域下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的特征与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田穗(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少数民族口承文学德育资源融入学前教育的价值——基于贵州省的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程猛,海子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文化生产视野下的高考与现代性际遇——以保罗·威利斯《在中国寻觅现代性踪迹》为中心的考察[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余烁1,陈志伟2,楚琳3(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德国中文教育促进中德人文交流的功能、挑战及发展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来静怡(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教育学部).2022年“育时代新人”教育学高峰论坛暨博士生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王耀伟1,侯怀银2(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共同富裕背景下社区教育公平的实现[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邓文勇,李广海(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社区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高青兰1,阎亮澄1,蒋焘阳2(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张杰(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民族院校法学双线教学BOPPPS模型建构[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李瑞华,陈诗琪(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测评体系的建构——测评工具分析的视角[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夏娜1,夏百川2,原一川1(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民族地区教育场域中的语言景观研究——以云南省迪庆州C小学为个案[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白红梅,韩萍(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时代民族地区中小学文化传承与交融创新路径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李宝贵1,2,魏禹擎1(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中文纳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的动因、模式与优化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江傲霜(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美国新任中小学中文教师的六大教学挑战及应对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冯凌宇,王萍丽,胡梦怡(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新时代外派国际中文教师身份认同状况调查——以英国外派国际中文教师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陈鹏,起靖洋(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早期探索:基于创建延安民族学院的考察[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赵杰翔,朱健刚(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中华民族慈善教育:内涵、原则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包小红,苏光正,常永才(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族际接触如何影响偏见:基于族际共同性感知的视角[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郑智勇1,2,宋乃庆1,2(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教学改革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挑战与路径——基于“西藏教学改革支持活动”项目的回顾与展望[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杜亮,贾萌萌,张莉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补偿与发展:“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两种基本逻辑[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邬正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优惠的初衷与执行的偏差——“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历史嬗变、问题及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康翠萍,宁爽(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的演变逻辑与功能定位——基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以来的政策内容考察[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刘天1,叶蓓蓓1,2(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文化共生视域下民族地区儿童文学课堂的构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