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侯侃(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过渡分析在先秦时期人骨年龄估计中的应用[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赵克良1,2,3,姜海涛4,王元1,2,3,同号文1,2,3,张雅平1,3,葛俊逸1,2,3,周新郢1,2,3,金昌柱1,2,3,李小强1,2,3(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中国真猛犸象和披毛犀化石14C年代研究新进展[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杜雨薇1,2,3,丁馨4,裴树文1,2(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英国伦敦WC1H0PY).浅议古人类活动遗址的动物埋藏学研究方法[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夏文婷1,2,3,王社江1,2,王先彦4,鹿化煜4,夏楠5,张改课5,别婧婧1,2,3,杨汛4,伍江4(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汉中盆地洋县范坝旧石器地点出土石制品研究[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雷帅,郭怡(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生物考古学视野下人类的牙齿与饮食[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李文成(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盘状石核剥片实验及对华北石片石器研究的启示[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刘晓敏,乌云达来,李玉玲(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双生子多巴胺D3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儿童体成分的影响[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李浩1,2,雷蕾3,李大伟4,张萌5(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研究院).述评典型阿舍利遗址的石器技术及其蕴含的古人类行为[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赵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石制品技术特征视角探讨史前狩猎采集者的流动性[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原海兵1,顾万发2,魏青利2,吴倩2,丁兰坡2,曹豆豆1,3(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剑桥大学考古学系英国剑桥).郑州青台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群龋齿的统计与分析[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魏偏偏1,2,3,张全超4(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Centr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eep Human Journey Faculty of Science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Johannesburg;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农业人群与林西井沟子游牧人群股骨中部的生物力学对比[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张全超1,孙语泽1,侯亮亮2,吉平3,朱永刚1(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4.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哈民忙哈遗址人和动物骨骼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陈醉,朱永刚(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废弃情境观察与分析[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乌云达来1,郑连斌2,李咏兰1,3(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中国蒙古族的身高特征[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赵东月1,吕正1,张泽涛2,刘波3,凌雪1,万杨4,杨帆4(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山州文物管理所;广南县文物管理所).通过稳定同位素分析云南大阴洞遗址先民的生业经济方式[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施崇阳,郭怡(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考古与文博系).通过食谱分析探讨田螺山与梁王城遗址先民对渔业资源的利用[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郭小奇1,孙雪峰1,王社江2,3,徐行华1,曾琼萱1,鹿艺鸣1,鹿化煜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秦岭汉江流域新发现旧石器遗址的地层与释光年代[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董哲1,战世佳2(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安徽省宁国市安友庄旧石器遗址调查及发掘简报[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孙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淇县宋庄东周墓葬一例殉人骨骼上发现疑似类风湿关节炎[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Francesc RIBOT Trafí1,Mario GARCíA Bartual2,Alfredo José ALTAMIRANO Enciso3,王谦4(格拉纳达市奥赛市立史前和古生物博物馆;埃尔切古生物文化集团和埃尔切古生物博物馆;圣马科斯国立大学基础研究学院;德州A&M大学牙医学院生物医学系).犬齿窝与人类中面部骨骼的演化[J].人类学学报,2022,第2期
  • 李京亚1,2,赵静芳3,2,宋国定2(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丹江口库区梁家岗2号和东岗旧石器地点的调查与发掘[J].人类学学报,2022,第1期
  • 程至杰1,2,齐鸣1,曾令园2,张居中2,杨玉璋2,李全立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河南项城贾庄和后高老家遗址炭化植物遗存揭示的仰韶时期的原始农业[J].人类学学报,2022,第1期
  • 赵东月1,刘昊鹏1,杨磊2(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沣西新城曹家寨清代墓地古人口学初步研究[J].人类学学报,2022,第1期
  • 陈桐君1,2,相健美3,滕少康1,2,罗宝英1,2,黄仲庆1,2,李孝亮1,黄丽萍1,陈惠华1,2,谢继裕4(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省转化医学检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漳州市医院;漳州市人民医院).福建闽南地区汉族与畲族的指长比[J].人类学学报,2022,第1期
  • 梁芝栋(郑州工商学院体育系).体育专业大学生指长比及其波动性不对称的特征[J].人类学学报,2022,第1期
  • 周亚威,高国帅(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性病梅毒的古病理学研究回顾[J].人类学学报,2022,第1期
  • 于会新1,李咏兰1,2,郑连斌3,张兴华3,宇克莉3,包金萍3(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中国少数民族体成分的变化[J].人类学学报,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