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阿如汗(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科技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汉语文能力[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孙晓庆,周鹏生(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的价值及其改革探讨[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张昌羽(杭州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考察——浙江省普通高校个案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吴白乙拉,尹科伟(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载体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欧以克(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中心).统筹兼顾:民族院校特色化发展的价值取向[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米娜1,张新娟1,沈婷2(西藏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西藏大学教育系).西藏地区研究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岳振国(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论民族院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周玲(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功能论视域下的民族教育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彭永庆(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民族教育与政策实践——基于淋溪河与铁炉两个白族乡的考察[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刘成(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体会[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何宝祥1,和平2(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呼伦贝尔分公司).关于提高蒙古族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杨敦雄(长江大学教育学院).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比较研究——以中国民办高校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冯建新,周道军(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当前国家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刘晓飞,廉武辉(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期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孟立军(中南民族大学).对建立我国民族类普通高等学校新分类体系的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杨俊生(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民族教育研究方法的点睛之作——评苏德教授的《民族教育质性研究方法:理论、策略与实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王雪1,严秀英2(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延边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韩国首席教师制度对延边朝鲜族教学名师培养的启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赵文艳(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民族院校本科生考研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3期
  • 白晓丽1,王晓超1,傅永春2,姜永志1,2(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蒙古族大学生学习适应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1期
  • 肖萌,杨艳茹(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沟通的功能[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1期
  • 张立军(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当代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转型探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1期
  • 金家新,刘江眉(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与苏东剧变——兼谈对我国的启发与警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1期
  • 白照坤(中南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以简历指导为切入点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1期
  • 段立新(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应用学科大学生就业与假期社会实践相关性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1期
  • 金海英(延边大学师范学院).民族高校“民考民”朝鲜族大学生课堂学习适应的问题与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1期
  • 孙春艳(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现代信息技术下蒙古族大学生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1期
  • 荷叶(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