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舒敏(湖南女子学院商学院).电力2.0时代共享储能盈利模式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李晓涵1,孙磊1,马勇1,郭东亮1,肖鹏1,刘建军1,吴鹏1,张志行2,韩雪冰2(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基于Sage-Husa EKF算法的锂离子电池能量状态估计[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王鲁,王峰,徐竞,赵延鹏,李玮,王艳艳,王应彪(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基于SOM+SVM的退役锂离子电池分选[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张林森1,2,3,王士奇1,王利霞1,2,3,宋延华1,2,3(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陶瓷材料研究中心;河南省陶瓷基新能源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PEO基Li+-g-C3N4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钮准,张学燕,冯佳伟,金立国,施永辉,余佳艺,李子超,冯志军(南昌航空大学).FeSe2-C三维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王婷1,杨超2,苏红磊1,马维1,井源1,王海龙3(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电力设计院;银川).多晶及单晶NMC811材料力学性能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陈杰,陈伟伦,张旭,周晏玮,张五星(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钠离子电池预钠化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刘飞1,2,3,赵培文1,2,3,赵经香1,2,3,孙贤伟1,2,3,李苗苗1,2,3,王敬豪1,2,3,尹延鑫1,2,3,戴作强1,2,3,郑莉莉1,2,3(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岛大学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中心;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中心(青岛)).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李秀慧,崔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考虑调峰调频需求的新能源电网储能优化配置[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季洪祥,武怿达,金周,田孟羽,郝峻丰,詹元杰,闫勇,岑官骏,乔荣涵,申晓宇,朱璟,贲留斌,俞海龙,刘燕燕,黄学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22.08.01—2022.09.30)[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刘望秋(新疆阿克苏地委党校).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谢丽君(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电信系).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储能系统设计[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陈晓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管理学院).低碳旅游:新能源电池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李江涛(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中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实践[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黄思林1,肖华宾2,黄常抒2,郭子琦3,吴俊烽2,谢杭璇3(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国能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压级联式储能系统在火储联合调频中的应用及实践[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王小飞,蓝大为,张道明,薛浩亮,周思飞,刘闯,李骏,王振东(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基于锂掺杂分子筛改性隔膜的高性能锂硫电池[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滕久康,吴宁宁,王畅,王庆杰,石斌(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特种化学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容量铬氧化物Cr8O21锂一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周思飞,李骏,王小飞,张道明,薛浩亮(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锂电池电解液电导率模型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王萍萍(苏州大学东吴学院).浅析数学理论在储能行业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更正启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赵兰1,王国珍2(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相变蓄热复合传热强化技术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期
  • 万燕鸣1,熊亚林1,王雪颖2(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国氢中联氢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全球主要国家氢能发展战略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0期
  • 李红霞1,李建林2,米阳1(上海电力大学;储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北方工业大学)).新能源侧储能优化配置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0期
  • 丁凯1,郑剑1,李伟1,黄曾睿1,王易1,钱一民1,郑子萱2,谢琦2(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基于用户侧储能的电压暂降分级治理方案及其经济性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0期
  • 杨文强,常彬(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计及多影响因素的发电侧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及配置工具[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0期
  • 李放,闵永军,王琛,张涌(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基于充电过程的锂电池SOH估计和RUL预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0期
  • 郝佳豪1,2,越云凯1,3,张家俊1,杨俊玲1,李晓琼1,宋衍昌1,2,张振涛1,3(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博睿鼎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0期
  • 史永胜,李锦,任嘉睿,张凯(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基于WOA-XGBoost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0期
  • 曾伟1,熊俊杰1,马速良2,谭宇良2,李建林2(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北方工业大学)).提升光伏消纳的分布式储能系统控制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