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来春景1,2,朱彦鹏1,2,王春青1,2,马天忠1,2(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黄土高填方场地地震动参数特性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陈波,温增平(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于一致可靠度的地震动记录样本容量确定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李鸿杰1,2,王志佳1,樊惠惠2,胡蓉平2,韩嘉怡2,张建经2(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学院).利用2014年云南地震验证与研究四川地震预警快速震级估算模型[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岳光,潘玉田(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突发地震灾害中无人驾驶救援车伺服控制系统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张丹丽1,谢强2(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土木工程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基于不同地面特性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乔红丽1,张常在2(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师范学院;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云计算环境下震前震源异常次声波自动识别方法[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方怡1,2,吕悦军1,彭艳菊1,陈国兴2(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南京工业大学).地震反应分析中输入界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张康,施袁锋(四川大学).基于EM算法的运行模态参数识别[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罗磊,汪斌(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基于GIS的震后修复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刘薇1,李大虎2,3,梁明剑2,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康定—色拉哈断裂的浅层地球物理勘探[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田利1,高国栋1,盖霞2(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基于新《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的地震动随机模型参数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温宏愿(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香港大学).高灵敏度电子地震预警器故障检测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李从庆1,2,滕云田1,孙鸿2,祝彦杭2,郭磊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基于GPS的人工地震测深零时仪研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王晴(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用于应急避险的城市绿地标致性景观塔抗震设计[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丁江1,刘文治1,方传斌2(云南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远场长周期地震下高层建筑的地震损伤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吴曲楠,刘润,张海洋,王宇飞(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试验室).筒型桩靴在饱和砂土中的贯入阻力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本刊编辑部.首次中国地震预报探索及海原断裂发现60周年[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王兰民1,2,夏坤1,2,刘琨1,2,王谦1,2,贾鹏1,3,柴少峰1,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中铁成都轨道交通健康管理技术有限公司).第16届欧洲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研究进展与动向综述[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6期
  • 孙艳萍,张苏平,陈文凯,周中红(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汶川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 ——以武都区和文县为例[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李培荣1,张泽平2(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吊架的施工抗震技术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杨祖龙1,苏有文2(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基于磁流变阻尼器与弹性基础隔震耦合建筑的地震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朱保华1,韩丽婷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用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剪力墙抗震结构设计[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班鑫磊1,谢丽宇1,薛松涛1,2,张瑞甫1(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日本东北工业大学建筑系).拉索式旋转电涡流阻尼器的理论模型及频域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杨秀元,姚亚辉(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2014年鲁甸MS6.5地震后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王飞剑1,2,刘如山3,马朝晖1,2(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窑洞外形特征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张永亮1,2,董阳1,2,张磊3,陈兴冲2(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兰州交通大学道桥工程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北京堡瑞思减震科技有限公司).BRB在双柱式桥墩抗震体系中的工作机理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刘航(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考虑不确定性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设备并行优化设计[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杜永峰1,2,黄小宁1,李慧1,2(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基于性能的基础隔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倒塌可靠度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佘芳涛1,2,王松鹤1,2,李军琪1,丁九龙1,2,王强3(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贮灰场子坝粉煤灰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