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韩毅(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现代职业教育“互联网+”平台发展新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10期
  • 陈子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基于微课和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陈鹏1,2,黄荣怀1(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设计思维:从创客运动到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徐碧波1,李添1,石希2(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武汉市义烈巷幼儿园).MOOC、翻转课堂和SPOC的学习动机分析及其教育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金义富(岭南师范学院广东高校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区块链+教育的需求分析与技术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文书锋,孙道金(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远程学习者学习参与度及其提升策略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朱莎1,吴砥2,石映辉3,余丽芹4(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华大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学生信息素养评估国际比较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杨琳1,吴鹏泽2(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面向深度学习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张辉蓉1,杨欣1,李美仪1,李思睿2,宋宇轩3(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钟苇笛(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武滨1,左明章2,阚伟3,张俭4,李香勇2(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咸安区教育局;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基于活动理论的CTMA区域网络教研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张治1,2,戚业国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基于大数据的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赵宏,张亨国,郑勤华,陈丽(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中国MOOCs学习评价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涂涛1,2,余诗佳3(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新媒体研究所;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的当代迷思与智慧出路[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郑旭东1,王婷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场馆学习中的家庭行为模式:表征元素、形成机制与基本类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张生1,韩盼盼1,齐媛2(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以教客学习平台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鲁士发1,周蓉2,丁树峰2,王雪雯1(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天津市电化教育馆).美学生态视角下的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李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面向真实性学习的问题设计与模型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王会军1,王永固2,王张琴1(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研究——以中国教育云—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黄利华1,周益发1,程晓杰2(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智慧校园IS服务平台应用探索与分析——以南昌大学附属中学IS平台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张曦1,张志祯2,王永忠2(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新技术背景下教育新生态的建构与实践——以宁波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9期
  • 王辞晓1,李贺2,尚俊杰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央电化教育馆国际合作处).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教育游戏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8期
  • 杜玉霞(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8期
  • 唐烨伟1,郭丽婷2,解月光2,钟绍春3(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基于教育人工智能支持下的S T E M跨学科融合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8期
  • 吴祥恩1,2,陈晓慧1(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混合学习视角下在线临场感教学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8期
  • 刘邦奇(三江学院教育信息化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为学习服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观念、模式及实现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8期
  • 郑浩1,王者鹤2,马永红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保定学院科研处).OECD“催化剂项目”中的S T E M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8期
  • 吴焕庆(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互联网+”下翻转课堂中的知识建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8期
  • 王楠1,刘燕2(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铁道管理干部学院).e-Learning视域中知识可视化模型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8期
  • 陈丽1,王怀波1,孙洪涛2,刘春萱3(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校务数据管理中心;北京开放大学科研处).中国MOOCs的回归与高等学校教学服务模式变革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8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