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研究生教育研究》编辑部.《研究生教育研究》征稿细则[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刘泽文1,罗英姿2,叶淼3(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多元主体视角下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路径选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蓝文婷,罗建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基于2021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的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刘红1,谢冉2,任言3(合肥学院教育学院;上海电力大学科研处;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交叉学科教育的现实困境和理想路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徐玲1,2,母小勇3(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术素养:内涵、结构与作用机理 ——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刘心报,周志平,陈先环,杨善林(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品牌的调节作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胡永红1,解荣军2,李攻科3,陈曦4(厦门华厦学院人文学院;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组会”的育人功能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樊晓飞1,赵鹏杰2,张健2(江苏大学a.体育部;b.法学院).我国体育法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产出图景与未来关注 ——基于2000年以来271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黄欢1,李福林2,程哲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乐知”的博士生培养质量更高吗? ——职业倾向的中介效应[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苏明1,陈·巴特尔2(汕头大学法学院;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学位论文析出发表的合法性与合约性[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李忠,周亮(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从学习主体到知识主体 ——知识变迁视域中的研究生主体地位转变[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刘杰1,杨洋1,李芳平2,李金龙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管理学院;b.研究生院).理工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基因”是什么? ——基于Z大学近五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数据的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祝爱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我国学位授予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发展特点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陆晓静,姚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特需项目”终止“后遗症”及其解决思路[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研究生教育研究》编辑部.《研究生教育研究》征稿细则[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王战军,蔺跟荣(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动态监测:大数据驱动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新范式[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张学良,张炜(西北工业大学).重构与再造:哈佛大学教育领域博士培养模式演变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康琪琪,刘裕,余秀兰(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生心理危机从产生到化解的历程研究 ——基于有真实经历研究生的访谈[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崔育宝,许斌丰,陈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交叉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的设置标准探析 ——兼论设置“知识产权”交叉学科的可行性[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杨德桥(内蒙古科技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论法学院对法律硕士职业能力培养的客观限度 ——以CBE理论为分析框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刘星,杨斌(清华大学).辩论与讲座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情绪影响的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翟月1,毛立伟2,陈玥2(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专业博士教育研究20年:主题比较与路向探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赵阔(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课程参与困境的诱因及其调适 ——基于“双一流”高校教育学博士生的个案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季小天,江育恒,赵文华(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型大学一流创新团队的形成与发展 ——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研究团队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杨庭颂(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取消“博士论文发表要求”的再审思 ——基于“三角协调模式”的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刘畅,吴瑞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一流大学研究生学科前沿课组织形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