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笑1,吴蓉1,刘咏梅2(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淮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基于WSR方法论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李军全(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抗战时期中共节庆话语中的民众形象[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黄广顺1,郭超2(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皖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运用故事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诠释学反思[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康喆清(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屈民伸君到以民为本:董仲舒政治哲学解读[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周艳(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科马克·麦卡锡小说《长路》中救赎的重构[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陈健,管志刚(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中的传统中国结符号化应用探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吴礼权1,谢元春2(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理想政治境界的政治修辞基本原则[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文晓华(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周汉郊祀观念及郊祀诗书写比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陈琳,宋飞(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红楼梦》江淮方言英译与底本因素研究 ——以杨、霍译本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孟凡平(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课程思政的三重路径[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孙继静(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近代早期欧洲妇女的家内医疗与公共卫生建设 ——基于鼠疫防控的考察[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董卉川1,2,张宇3(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周全平现代小说风格论[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蒋淑晴(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固本包容精神生成的三重逻辑[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王群(淮北师范大学法学院).应对国外针对疫情滥诉中的国家豁免制度分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李雨泠(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末地方基层统治结构边缘的博弈 ——以淮北地区“民圩”地位的演变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余敏辉(淮北师范大学).沉潜书海 金针度人 ——《安徽文献总目》读后[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柳春蕊(北京大学中文系).论曾国藩的气性与其古文思想之关系[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柳晓明,张紫洁(淮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相宇剑(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大简《诗经·关雎》“关关雎鸠”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刘德贝,高再兰(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V着A单”句法表现及形成的认知机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宫领强(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概数表达方式的类型学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江明荟(合肥经济学院人文社科系).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翻转课堂的运作与效果[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孙守领(安徽大学哲学学院).技术概念的历史与逻辑 ——基于技术的词源学分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张岳林,杨莹莹(皖西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红楼梦》的经典化与中西两种小说标准[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吴礼权(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政治境界与政治修辞的基本原则[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张浩(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贾而任侠:明清徽商精神气质的另面[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刘苏周(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拉什迪的家园书写与文化身份[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胡功胜(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长三角视域中的安徽文学[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张涛(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此在”:形而上学“欠缺”之映射[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