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钭晓东(宁波大学法学院).主持人语[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4期
  • 张建萍(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权力的投影——20世纪社会历史批评中的英国文艺复兴戏剧[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柴仕伦,杨柳(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中国译学的传承与创新——张柏然译学思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贾庆军,时秀娟(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王阳明“文以明道”与文学境界论再探[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马健永(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统一 ——基于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马仁锋,朱保羽,苏心怡(宁波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所/东海研究院/宁波陆海空间利用与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海区外资海洋企业集聚演变与区位指向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应涔,肖荣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传播基础结构视域下农村文化礼堂的社区故事讲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汪璧辉(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中国译学建设的融通之道:张柏然翻译美学思想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祝朝伟(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教研同一 道术归一 知行合一——张柏然教授翻译人才培养观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沈明敏(厦门大学法学院).对完善法官评鉴制度的思考 ——兼及如何最大化法官的效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方环非,陈泽秋(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瓦伊达的法西斯主义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一次创新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陈刚(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陈稜信仰与宋元浙东地区的琉球认知[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邵慧(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从学步到奔跑:新世纪青春电影转变的审视[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李婵1,胡开宝2(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厘清中西译学源流,构建中国译学体系——张柏然比较译学观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王林哲(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家伙”的形成和词义演变机制——兼论“家伙什儿”的形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杨新敏(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从减头绪到波澜迭起——电视剧的线索与冲突问题[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许钧(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主持人的话[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3期
  • 陈瑶,应力(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CPTPP国有企业章节的评价与中国应对[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2期
  • 谭舒(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IP”的价值意涵及其人格道德化和道德人格化[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2期
  • 邬银兰(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全球化的兴起与“行在”城的北移——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献《行在考述》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2期
  • 苑趁趁(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汉语“时制”研究回顾与展望[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2期
  • 辛红娟,蒋梦缘(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寒山诗英译在美国的经典化过程剖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2期
  • 王继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重审胡以鲁《国语学草创》版本信息[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2期
  • 高玉(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论新概念人及其实现方式[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2期
  • 林素娥(上海大学文学院).19世纪中叶宁波话的句法类型特征——基于《路加传福音书》(1853)的考察[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