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妍妍,伍俊辉,栾胜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系).代际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发生机制及促进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何宁,李梦,康彬,王梦云,岳云帆(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测试的两面性:中期测试对错误信息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潘家冰,张清芳(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言语产生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认知机制:跨语言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高雅玥1,范家宁1,王茜2,邓丽芳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神经振荡影响快速言语识别的时间瓶颈[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涂艳1,蒿坡2,龙立荣3(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工作替代还是工作转型?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的内涵、影响后果及来源[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陈雪飞1,2,利振华1,聂衍刚1,3(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不只是努力抑制——自我控制策略及其使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高中华1,徐燕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智能制造师徒关系理论构建及对团队双元创新的驱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陆晓伟1,郭治斌2,程雨1,沈洁1,贵文君1,张林1(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湄洲湾北岸潜力少年康复医疗中心).老年人面孔信任评价的积极效应及其发生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冉雅璇,蔡慧,张蕴涵,韩馨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共有消费下“最大化”心理偏差的形成与后效:基于集体心理账户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黄梅,杨格晴,王莹,蒋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基于动态线索感知生命性的认知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张戌凡,张文牮(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团队成长心态如何影响团队创新?基于注意力“配置”和“构型”的研究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魏新东1,2,张凯丽3,2,傅绪荣4,汪凤炎3,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南京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荣誉文化与面子文化:三分框架与本土概念视角下的比较[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周士人1,仇秀芙1,何振宏1,张丹丹2(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基于无损脑刺激的情绪调节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康丹,文敏,张颖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儿童精细动作技能与数学能力的关系:一项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孟亮1,2,3,李丹丹1,2,3(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市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上海外国语大学组织行为与组织神经科学研究所).行为者-观察者视角下的养家动机[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石冠峰1,2,吴玉莹1,庞惠伟1,刘朝辉1,谢智慧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石河子大学公司治理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职场错失焦虑的结构测量、多维效应与形成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温芳芳1,柯文琳1,方泽鸣2,王阳1,雷雅甜1,佐斌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社会心理研究中心;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和行为科学研究院).性别偏格对青少年同伴评价的影响及动态演化[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叶方1,2,3,邱惠林4,蒋柯1,2,3,李长瑾1,2,3(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温州医科大学老年研究院;浙江省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基于预测加工理论的角色交换解释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颜雅琴1,2,凌辉1,黄锡林3(湖南师范大学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东湾分校).闪动技术:一种不需创伤暴露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干预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史燕伟1,谢菊兰2,王雅妮2,张南3(上海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中南大学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数字化工作重塑及其对工作绩效的促进作用:基于人-任务-技术匹配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李鑫1,刘振会2,罗杰3,金童林1,4,贾彦茹1,乌云特娜1,4(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内蒙古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服务基地;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亲环境态度与行为的代际传递效应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蒲小萍1,胡浩1,朱继娜2,汤一鹏2(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面孔吸引力对注意资源分配的影响:进化动机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沈丝楚1,王耀民1,张寒冰1,马家涛2(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折扣还是权衡: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决策的理论探索[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刘贝妮1,张志学2(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团队何以愈挫弥坚?领导正念对团队韧性形成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宋晓蕾,董梅梅(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人际协同的多重表征模型——基于认知表征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王楚珺,宛小昂(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共同进食影响食物消费的“双刃剑”效应及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孙造诣,许苇婧,徐亮,李宏汀(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心理研究所).调节定向对App用户隐私披露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刘敏,刘巧云,陈思齐,徐之佳(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康复科学系).婴幼儿类言语发声对语言发展的预测及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7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