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逯娟1,2,王惠榆1,李亚亚1(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珠宝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游戏驱动引领高职“古生物地史学”创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张春晓(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虚拟地理环境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侯志军,杨馨梦,吴小凡,韦福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高校教师政治认同及其培育路径[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毛正君,王贵荣,侯晨涛,林伟,慈继豪,余小涛(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QQ群为基础的智慧树与腾讯课堂融合线上教学模式—以“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盖文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我国新时代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何晓丽,杨丽,姜大伟,马婷婷(湖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舒彪,金福喜,陈科平,左文贵,李建中,刘飚(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秭归三峡地质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葛建平1,2,徐硕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季荣生1,刘大锰2,赵志丹3,张帅1,姚慧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处).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引领地学人才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唐玄1,2,刘飏1,2,熊金玉3,梁国栋1,2,张金川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部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地下油气形成聚集地质过程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设计[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平贵东,张云峰,袁红旗,朱焕来(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油气地质类专业“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费明明1,彭国华2,刘大锰3,赵志丹4,季荣生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地学人才“四位一体”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王龙樟1,王家生1,姜涛1,周江羽2,肖军1,林卫兵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地质资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科学联合教学实践活动的优势与价值[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李秦,胡珊珊,付文红(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高校地理学的课程思政构建模式与实践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殷昊1,2,刘海天3,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处;北京工商大学人事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后疫情时代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张宝文,陈达银(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虚拟现实互动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以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张清如,安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大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陈艳1,程志国1,申俊峰1,郑志远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理学院).地质学实验室课程思政基地建设的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与矿物实验室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中国地质教育》编辑部(《中国地质教育》编辑部).《中国地质教育》杂志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2期
  • 赖枫鹏,李治平,孟雅,赵千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发展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1期
  • 李亚林1,王成善1,文华国2,钟瀚霆2,马安林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数字露头与野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趋势与展望[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1期
  • 赖绍聪(西北大学).“双一流”背景下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策略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1期
  • 何大义1,于光1,2,孟庆芬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事处).地矿油行业特色高校师资考评现状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1期
  • 李传涛,郑志远,郝会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理学院).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大学物理实验”金课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1期
  • 多宏宇1,董聪聪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宣传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新时代理工类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1期
  • 姜福杰1,2,李世玉2,马晓琨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事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探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1期
  • 周伟1,邓雁希2,杜新波3,曹银贵1,林莉2,耿晓洁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务处;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事处).新时期地质类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1期
  • 范昌育,王震亮(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慕课教学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