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冬霞1,庞雄奇1,常小飞1,陈君青1,姜振学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课外学术活动视域下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究 ——以自由学术报告会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汪丙国,梁杏,孙蓉琳,郭会荣,罗明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和策略探析[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黄震,赵奎,钟文,龚囱,曾鹏(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一流学科建设下的“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谭茂金,金胜,彭淼,景建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地球物理场论”课程思政体系与教学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孟繁莉,衣健,孟庆涛,边伟华,柳蓉(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于强1,2,3,李荣西1,2,3,王震1,吴小力1,周伟1,黄何鑫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市关键金属成矿与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实践技能训练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高秋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基于复杂工程问题的学科竞赛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于平(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课程育人背景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思政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申添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数字填图技术与地质野外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杨桂芳,于皓(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学教学改革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周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基于学生侧的“遥感地质学”课程考试方式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徐海军,彭松柏,王永锋,徐先兵,章军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显微构造地质学”课程建设与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曹函,戴前伟,张绍和,刘磊磊,刘飚,孙平贺(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中国诗词元素在“岩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王建平,赵国春,张绪教,曹秀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诗歌在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高文元1,2,黄菲1,陈家富1,刘博1,郭荣荣1,高荣臻1(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金属矿山岩石力学与安全开采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矿相学”实验课短视频作业教学效果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王凤香1,王丽洁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审计处).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贾万良,谭程巍,张久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五阶段模型”视域下新时期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路径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姜福杰,宋泽章,柳广弟,陈冬霞,孙明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以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的小班授课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高楚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自然美育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应用路径探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吴青.青春地质新赛道,云端竞技勇登攀——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举办[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2期
  • 丁明涛,郑豪,张露,周杰(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1期
  • 马洪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地质类高校社科专业大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基于两门课程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1期
  • 刘龙龙1,孙中强1,张金亮2,黄日辉1,陈碧珊1(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基于线上直播的野外多情景高校地理专业课程思政新方法探究——以“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1期
  • 王会敏,彭爱民,王猛,郭林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电子测量原理”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1期
  • 殷文,谢庆宾,能源,冯程,陈刚强,祁利祺,许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学院).西部地学应用型人才多元融合协同三全育人[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1期
  • 马凯,刘维韬,刘衡升,陈津梁,李宗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部).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思政育人作用的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1期
  • 郭威,陈宝义,博坤,赵大军,赵研,贾瑞,刘宝昌,陈晨,邹琳琳(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基于面向产出和科教融合理念的地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1期
  • 王伟,李巨文,张建毅,沈超,王磊(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基于多学科交叉复合的防震减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1期
  • 能源,张津宁,马骁,邢向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学院).新工科背景下打造“构造地质学”金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1期
  • 解三平,闫德飞,吴靖宇,杜宝霞,熊聪慧,马锦龙,孙柏年(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新时代地质学教育的三个层次——综合性大学地质类立体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