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印成1,王云琦1,王玉杰1,王凯1,王松年1,王杰帅2(北京林业大学重庆缙云山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水土保持学院;苏州高新区林业站).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水汽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8期
-
刘沛荣1,同小娟1,孟平2,张劲松2,张静茹1,于裴洋1,周宇2(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散射辐射对中国东部典型人工林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8期
-
柳牧青1,杨小凤1,石钰铭1,刘雨薇1,李小蒙2,廖万金1(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模拟酸雨对入侵植物豚草与伴生种鬼针草竞争关系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8期
-
苏启陶1,杜志喧1,2,周兵1,廖永辉1,王呈呈1,肖宜安1(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牯岭凤仙花及其传粉昆虫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甘子莹1,王浩1,丁驰1,雷梅1,杨晓刚2,蔡敬琰1,丘清燕1,胡亚林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稳定同位素研究中心;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林业和草原局).亚热带森林不同植物及器官来源的可溶性有机质输入对土壤激发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谢欢1,张秋芳2,陈廷廷1,曾泉鑫1,周嘉聪1,吴玥1,林惠瑛1,刘苑苑1,尹云锋1,陈岳民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氮添加促进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系协作维持土壤磷有效性[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夏体泽1,2,李露双1,杨汉奇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屏边空竹分布区海拔上下边界的土壤真菌群落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孙彩丽1,2,仇模升1,黄朝相1,王艺伟1(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黔西南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金伊丽,王皓言,魏临风,侯颖,胡景,吴铠,夏昊钧,夏洁,周伯睿,李凯,倪健(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青藏高原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集[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曾凯娜1,2,孙浩然1,2,申益春1,任明迅1,2(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海南省热带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羊山湿地的传粉网络及其季节动态[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吴铠1,李凯1,贾伟瀚2,3,廖梦娜1,倪健1(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Polar Terrestrial 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Group,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Helmholtz Centr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Geography,University of Potsdam).湖泊沉积植物古DNA的现代过程[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陈奕竹,郎伟光,陈效逑(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北方树木秋季物候的过程模拟及其区域分异归因[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闫涵1,马松梅1,魏博2,张宏祥3,张丹1(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干旱区景观生态重点实验室绿洲城镇与山盆系统生态兵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孑遗灌木长柄扁桃的历史分布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力[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李露,金光泽,刘志理(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阔叶红松林3种阔叶树种柄叶性状变异与相关性[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董涵君1,王兴昌1,苑丹阳1,柳荻1,刘玉龙2,桑英3,王晓春1(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生态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温带不同材性树种树干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径向分配差异[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张敏,朱教君(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光温条件对不同种源红松种子萌发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张金峰1,葛树森2,梁金花2,李俊清1(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年龄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程思祺1,姜峰1,金光泽1,2(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温带森林阔叶植物幼苗叶经济谱及其与防御性状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彭鑫1,金光泽1,2(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植物特性和环境因子对阔叶红松林暗多样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翟江维1,林馨慧1,武瑞哲1,徐义昕1,靳豪豪1,金光泽2,刘志理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小兴安岭不同功能型阔叶植物的柄叶权衡[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王广亚1,陈柄华1,黄雨晨1,金光泽2,刘志理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着生位置对水曲柳小叶性状变异及性状间相关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秦江环,张春雨,赵秀海(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土壤反馈的Janzen-Connell假说检验[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于水今,王娟,张春雨,赵秀海(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带针阔混交林生物量稳定性影响机制[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魏龙鑫,耿燕,崔可达,乔雪涛,岳庆敏,范春雨,张春雨,赵秀海(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层和生长阶段树木生长对采伐强度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Wang Huafeng,Xu Xiaoting,Cheng Xialan,Liu Yunpeng,Luo Ao,Lyu Tong,Wang Wenlong,Nizamani Mir Muhammad,Wang Zhiheng.中国桑科植物物种多样性格局及其主导因子[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Zhao Yuanyuan,Li Zhuoting,Xu Ting,Lou Anru.两种不同森林类型叶凋落物分解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Lai Jiangshan,Zou Yi,Zhang Shuang,Zhang Xiaoguang,Mao Lingfeng.glmm.hp:一个计算广义线性混合模型中单个预测变量效应的R包[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Liu Miao,Korpelainen Helena,Li Chunyang.Response to Midgley:the costs of reproduction cannot differ between the sexes[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