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瑞1,林松毅1,2,3,刁华玉1,陈冬1,2,3,何雪晴1,孙娜1,2,3(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美白对虾烤制过程中水分迁移及品质变化规律[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陈妍,费苏,夏永军,艾连中,王光强(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定益生元对内源性乳酸菌的富集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郭帅,孟和毕力格(内蒙古农业大学 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后生元:肠道疾病调控新策略[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刘晨喆1,石丽君1,王雯锐1,肖辉2,张璐芳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生理学教研室;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补充益生菌对耐力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赖美伶1,李安琦1,康建胜2,王巧平1(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几何框架理论[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聂少平,谭惠子(南昌大学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江西省生物活性多糖重点实验室).食品胶体的健康干预新策略:靶向菌群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杨忻瑞1,毕金峰1,陈芹芹1,金新文2,吴昕烨1,苟敏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新疆农垦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无定形态小分子糖对枣粉水分吸附及玻璃化转变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陈楚玲,邓宁华,罗梅,林全全,韩剑众(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植物肉的蛋白质消化特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陈飞1,陈宇昱1,何双2,蒋立文1,覃业优3,王蓉蓉1(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坛坛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3种常用剁椒加工品种的质构品质及果胶特性[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林顺顺1,赵杰1,宋晓燕1,马兵团2,金钰3,马常云3,孙晓薇3,陈慧3,王佩茹1,李梦琴1(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河南同昌实业有限公司;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不同物理形态淀粉凝胶体系的建立[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冯翠娇1,2,3,张唯勤1,2,3,彭传涛4,张和平1,2,3(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奶制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内蒙古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添加后生元Probio-Eco?对奶粉抗炎特性、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于志鹏1,2,薛文君1,武思佳3,赵文竹2,励建荣1(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胃肠道吸收障碍及跨膜转运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郑砚学,张悦,王艳,聂丽丽,乔瑞芳,贺银凤(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群体感应抑制剂对发酵乳杆菌生物膜生成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李振业,王灏然,孟欣茹,韩欣彤,李雨露,蔡婷,芮无双,李雪娇,石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辅酶Q0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抑杀作用及对菌体细胞膜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李家磊1,管立军1,高扬1,严松1,王崑仑1,王春丽2,李晓娟3,卢淑雯1,李波1,周野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液熏高水分挤压组织化植物蛋白加工工艺优化[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方若思1,金诚豫1,陈唐超1,徐世轩1,梁淑敏1,梁世赞2,梁世排2,杨晓军2,吕欣3,肖功年1(浙江科技学院;熊猫乳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蔗糖替代物对减蔗糖甜炼乳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侯皓然,马淑凤,王利强(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真空包装小龙虾虾仁热杀菌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王曼1,魏佳2,3,伊丽达娜·迪力夏提1,张政2,3,吴斌2,3(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新疆农产品加工与保鲜重点实验室).二氧化硫调控亚硫酸盐代谢对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李共国1,何礼涛1,孙志栋2(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影响腌制芥菜贮藏品质的非热加工因素通径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张雪莉1,丁艳华1,马海乐1,洪晨1,张涛2,唐艳萍2(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新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茶皂素提取过程的原位实时监测技术[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罗雨佳1,黄子彧1,林莹莹2,3,郭慧媛1,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不同泌乳期人乳外泌体miRNA表达谱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王兆明1,2,马云昊1,2,浦馨源1,2,周凯1,2,周辉1,2,徐宝才1,2(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基于GC-IMS的符离集烧鸡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苗玥1,谭超1,彭春秀2,龚加顺1(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基于UHPLC-QE-MS代谢组学分析小粒种咖啡豆特征成分[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赵亮星,赵卿宇,吴彤,王晗,薛勇,沈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国家粮食产业(青稞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青稞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马宇昊,赵力超,方祥,梁文欧,吴雪娇,王丽(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复杂发酵产物中黄豆苷元和雌马酚的定量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肖雅丽1,张建华2,钟耀广1(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茶多酚对谷氨酸脱氢酶和纳豆氨含量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何兴芬,方亚倩,李延华,房升,孟岳成,陈杰(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ε-聚赖氨酸-活性剂预混溶液的制备及在油浸食品中的抑菌活性[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柳凯,解双瑜,李智,孙波(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盐度对紫甘蓝自然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袁翊榕,肖宁,徐倩倩,董金月,刘学波,段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乳酸菌发酵菊芋全粉对糙米面团及米糕品质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
罗江钊.益生菌在慢性肠道疾病中是否具有抗炎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