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Nicola Scafetta(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role of the Sun in climate change using balanced multi-proxy solar records[J].地学前缘(英文版),2023,第6期
  • Carlos V.A.Ribeiro,Marcos C.C.Sales,Armando L.S.de Oliveira,Ricardo Sallet(Programa de Pós-graduação em Geologia;Programa de Pós-Graduação em Geociências;Departamento de Geologia).Linking sedimentary provenance,climate and tectonics in the Neoproterozoic SeridóBelt,Borborema Province(NE Brazil)[J].地学前缘(英文版),2023,第6期
  • Najia Saqib,Ilhan Ozturk,Muhammad Usman(Department of Finance;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Faculty of Economics;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Investigat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financial inclusion,and renewable energy in diminishing ecological footprints levels in emerging economies[J].地学前缘(英文版),2023,第6期
  • Folarin Kolawole,Jonathan C.Evenick(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 at Columbia University;INPEX Corporation).Global distribution of geothermal gradients in sedimentary basins[J].地学前缘(英文版),2023,第6期
  • Janne Liebmann,Christopher L.Kirkland,John B.Cliff,Christopher J.Spencer,Aaron J.Cavosie(Timescales of Mineral Systems Group;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re).Corrigendum to‘‘Strategies towards robust interpretations of in situ zircon oxygen isotopes”[Geosci.Front.14(2)(2023)101523][J].地学前缘(英文版),2023,第6期
  • A.Bird,M.Thirlwall,R.A.Strachan,I.L.Millar,E.D.Dempsey,K.Hardman(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Geochronology and Tracers).Eclogites and basement terrane tectonics in the northern arm of the Grenville orogen,NW Scotland[J].地学前缘(英文版),2023,第6期
  • 张雄,潘丽娟,李亮,方俊伟,韦仲进,杨俊程,周风山(中国石化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晶石螯合解堵剂作用机理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地学前缘,2023,第6期
  • 马永生,蔡勋育,邱楠生,李慧莉.特约主编致读者[J].地学前缘,2023,第6期
  • 陈瑜1,徐飞1,程宏飞1,2,陈贤哲1,温汉捷1,2,3(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自然资源部新能源矿产与资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陈康,丁永康,张笑晨(河北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高校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滏阳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王子烨1,2,左仁广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识别[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付小方1,黄韬2,郝雪峰1,王登红3,梁斌4,杨荣1,潘蒙1,范俊波1(四川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川西花岗细晶岩-伟晶岩型锂矿含矿性评价与示矿标志[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魏新昊1,周楠楠2,张顺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伟晶岩型锂矿人工源电磁勘探可行性研究[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程永志1,高锐1,2,卢占武1,李文辉1,王光文1,陈司1,吴国炜1,蔡玉国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造山带东段深部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张进1,2,张北航3,赵衡1,2,云龙4,曲军峰2,王振义2,杨亚琦5,赵硕2(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山-阿拉善晚新生代变形的特征与机制[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姜小欢1,2,黄荣3,4,朱露培5,卢占武6,罗银河7,8,张荣堂1,徐浩1(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美国圣路易大学地球与大气科学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RF-RTM成像方法研究新疆西准噶尔地区线性台阵下方地壳结构[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杨双,王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铌钽分异富集成矿机制及铌钽矿物测试新技术研究进展[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宋颜1,董少春1,胡欢1,2,王汝成1,2(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大数据的铌钽矿物全球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王珊珊1,2,3,4,周可法5,4,白泳1,2,3,4,鲁雪晨1,2,3,蒋果1,2,3,4(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矿产资源与数字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镜儿泉伟晶岩型锂矿岩矿光谱特征分析[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孙文博,李欢(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伟晶岩中锆石研究进展及其对稀有金属成矿的启示[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洪涛1,2,翟明国3,4,5,王岳军1,2,刘星成5,6,徐兴旺3,4,5,高俊3,4,5,胡明曦1,2,马靖1,2(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锂铍络合物稳定性与花岗伟晶岩中锂铍“差异跃迁”耦合关联[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饶灿,王吴梦雨,王琪,张志琦,吴润秋(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省地学大数据与地球深部资源重点实验室).NYF型伟晶岩岩浆-热液演化与稀有稀土金属超常富集[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聂潇1,2,陈雷3,郭现轻1,于涛1,王宗起4(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南秦岭中段宁陕地区绿柱石-铌铁矿型伟晶岩中磷灰石和铌铁矿族矿物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陈旭,范洪海,陈东欢,陈金勇,王生云(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纳米比亚罗辛地区白岗岩成因及铀成矿作用[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穆青1,2,3,黄荣2,3,严加永1,卢占武4,罗银河2,3,张永谦1,姜小欢5,6,文宏斌1,2,3,魏鹏龙2,3,周万里2,3(中国地质科学院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接收函数H-κ-c叠加方法约束武陵山重力梯度带地壳结构[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张保建1,2,3,雷玉德4,5,6,赵振4,5,6,唐显春1,2,3,罗银飞4,5,6,王贵玲1,3,高俊1,2,3,张代磊1,2,3(中国地质科学院;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地热与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青海省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九零六工程勘察设计院).共和盆地干热岩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成因机制[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 李强1,2,吴建平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福建省地震局).中国大陆东南缘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及其构造意义[J].地学前缘,2023,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