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林峰,解永春(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机器人操作:一种多任务学习视角[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扈航1,2,刘磊1,2,李聪3,曹桂兴3(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陕西省空天飞行器设计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深空合作目标高概率捕获复合扫描策略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龚轲杰1,王勇2,段玉瑞3,梅亚飞1,廖瑛1(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航天器在轨故障诊断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多空间机器人协同工作空间的数值求解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张琪1,李大成1,历华2,段四波3,张霄羽4,韩启金5,高海霞2(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山西大学;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基于DTW的HJ-1B卫星地表温度产品质量检验[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鹿明1,李峰1,张南1,杨雪1,鲁啸天1,辛蕾1,刘洋2(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基于ViBE与面向对象分类的视频卫星运动车辆检测[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李昊,邓泽华,李奇(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形面精度可调节的单层索网空间抛物面天线[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彭晨远1,2,张进1,2,严冰1,2,周洪喜1,2,罗亚中1,2(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空天任务智能规划与仿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多约束多星快响巡察任务规划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周博超,李勇(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一种多步的基于切换星间测量的多星自主导航算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肖爱群1,姜鸿翔2(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基于三维点云重建的助推器位姿估计[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王纪辉1,2,李峰2,鹿明2,马骏1,郭毅3(河南大学软件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基于高分四号数据的多时相多通道云检测算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李代伟1,2,淡鹏1,2,贺波勇1,陈玉昌2,张银发2,石峰2(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基于星光角距/激光测距的卫星组合导航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编辑部).征 稿 简 则[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戚毅凡1,2,贾英宏2,赵宝山3,钟睿2,洪闻青1(昆明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天津市微低重力环境模拟技术重点实验室).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空间机械臂阻抗控制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李志昌1,黄倬然2,李剑飞3,曹哲4,魏承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员失重环境下运动策略与效能分析[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苏行1,2,3,杨韬4,孙保琪1,2,3,杨旭海1,2,3(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精密导航定位与定时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基于N-BEATS的单站对流层天顶总延迟预报[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雷惠敏,张和生(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最优特征选择下多层次分割的城市道路提取[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甘江英1,2,舒逢春1,吴亚军1,童锋贤1,郭绍光1,吴徳1,2(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种用于深空导航定位的新型DOR信标[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范东栋1,卢敏健2,陈趁新1,高涵1,尉昊赟2(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基于GMF方法的捕风一号风速反演分析[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王启舟1,李锐1,张晶灿1,张超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民航局空管局技术中心).WAAS卫星播发电文一致性分析[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王延光1,白照广2,朱雪萍2,王崇羽2,韩琳1(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星载GNSS-R海面风场观测载荷关键技术设计与验证[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张军华1,陈建林2,孙冲1,袁建平1(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微小推力下小卫星的轨道递推与推力标定[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梁健1,2,贾前1,2,刘磊1,2,唐硕1,2(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陕西省空天飞行器设计重点实验室).基于广义相对论的轨道摄动下星间激光相位比对[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王珏,王敏,郭婷婷,仲小清,温正,魏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利用并联氙气瓶温差补偿航天器质心偏移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赵鹏飞1,陈高峰2,李小娟1,汪大宝1,刘宁1,王慧聪2(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卫星定位技术[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白照广,王崇羽,范东栋,孙纪文(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捕风一号卫星总体设计与技术特点[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李博,竺梅芳,雷江利,何青松,王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气体介质对排气式气囊缓冲特性影响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喻明浩,邱泽洋(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飞行器大气再入过程中黑障缓解方法综述[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编辑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