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袁玉琦,陈瀚阅,张黎明,任必武,邢世和,童珺玥(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与调控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基于多变量与RF算法的耕地土壤有机碳空间预测研究* ——以福建亚热带复杂地貌区为例[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俸文玲1,林芷昀1,李雅莹1,2,迟浩淳1,王诗忠1,2,3,晁元卿1,2,3,仇荣亮1,2,3,4(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细菌-矿物互作及其复合体在重金属修复中的应用[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刘晖,刘杰,张玉玲,金鑫鑫,安晶,范庆锋,虞娜,邹洪涛(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外源水稻根系和茎叶碳氮在稻田土壤中释放的特征[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陈欣瑶1,2,肖祖飞1,祝妍华3,武剑1,华倩雯1,张园1(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工业园区环境监测站;苏州高新区环境监测大队).铜和强力霉素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袁婷婷,赵骞,董艳(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阿魏酸胁迫下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和根系组织结构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周红1,何欢2,肖蒙3,何忠俊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森林土壤腐殖质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田宇1,2,陈环宇1,2,郭凯1,2,李劲松1,2,李伟柳1,2,封晓辉1,2,李静1,2,刘小京1,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不同咸水梯次滨海盐土入渗过程及水盐分布特征[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石璞1,2,Chiahue Doua Yang1,赵鹏志3(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环境系统科学系;比利时法语鲁汶大学地球与生命科学系).间歇性降雨对土壤团聚体粒级及磷、铜、锌富集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张蕾1,张凤荣1,靳东升2,李超3(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黄土高原淋溶土黏粒、氧化铁与颜色的关系及发生学解释* ——以山西土系调查的31个黏化层为例[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马胜兰1,2,3,况福虹1,唐家良1,王艳强1,吴鹏飞2,朱波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种植模式对川中丘陵石灰性紫色土结构和地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杨婷1,2,陆玉芳1,马明坤1,2,施卫明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1,9-癸二醇[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邵凡凡,吴军虎,李玉晨(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区裸露坡地径流养分流失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孙昭安1,2,赵诣2,朱彪3,陈清2,曹慧1,何敏毅2,孟凡乔2(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玉米生长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碳与有机碳释放的根际效应[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钟松雄1,2,3,4,李晓敏5,李芳柏2,4(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研究院广东省化学品污染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镉同位素分馏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土壤学报》编辑委员会).《土壤学报》征稿简则[J].土壤学报,2021,第4期
  • 刘瑾1,杨建军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近三十年农田土壤磷分子形态的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吴克宁1,2,杨淇钧1,赵瑞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耕地土壤健康及其评价探讨[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夏文建1,柳开楼2,张丽芳1,刘佳1,叶会财2,邓国强1,李大明2,李祖章1,王萍1,李瑶1,杨成春1,彭春瑞1,陈金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红壤研究所).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李慧敏1,2,田胜营1,3,李丹丹1,2,李增强1,谭钧4,赵炳梓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中向利丰科技有限公司).有机物料施用对潮土活性有机碳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陆玉芳,施卫明(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物硝化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农业应用前景[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徐军山,苏雪,贾志鹏,杜梅娜(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增温对结皮土壤系统氮转化速率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肖海1,2,高峰1,邵艳艳1,郭萍1,李铭怡1,张伦1,杨悦舒1,夏振尧1,2,许文年1,2(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土壤原始颗粒对不同破碎机制下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李进1,柯欣2,李柱3,李恺1,吴龙华3(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跳虫群落特征与重金属污染的关联[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王晓洁1,2,卑其成1,刘钢1,谢祖彬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不同类型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张曼1,谢远云1,2,康春国3,迟云平1,2,吴鹏1,魏振宇1,张月馨1,刘璐1(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学院地理系).哈尔滨荒山岩芯黄土-古土壤的化学风化特征* ——对古土壤形成环境指示[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李燕丽1,2,王昌昆1,卢碧林2,李继福2,潘贤章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长江大学农学院).基于微根管技术的盐胁迫下小麦根系生长原位监测方法[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赵婷婷1,2,刘蕾3,柳新伟1,崔德杰1,孔祥平4,李国宾4,宋祥云1,2(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青岛市农村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崂山区农业农村局;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牛粪配施生物质炭的土壤碳净变化率和腐殖物质组成研究[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宋祥云1,2,宋春燕3,柳新伟1,李妍1,孔祥平4,李旭霖1,崔德杰1,2(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青岛市农村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崂山区农业农村局;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不同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物质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