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楠1,2,苗淑杰1,乔云发1,陈增明2,丁维新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东北农田黑土N2O排放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石伟1,2,3,张丽梅1,2,王劲松4,李聪平4,顾朝令4,赵会玉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曲靖市土肥站;中国科学院大学;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磷肥在旱地红壤上的后期效应及其作用机制[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赵旭1,樊军1,2,王茜3,付威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添加木本泥炭和膨润土对侵蚀退化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任文杰,滕应,骆永明(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东北黑土地农田除草剂污染过程与消减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温晓翠1,2,李九玉3,宋洁1,4,陶亮1(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暨南大学环境学院).电位滴定法研究可变电荷土壤表面酸碱性质的进展[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赵婧1,王亚男1,2,曾希柏1,2,文炯2,温云杰1,吴翠霞1,2,郑重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岳阳农业环境科学实验站).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王娇1,邵明安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一维稳态溶质迁移研究的边界层方法比较[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宋玉翔1,2,王保战3,秦华4,匡璐3,唐修峰5,王欣欣6,周晓丽7,贾仲君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土壤氨氧化古菌适应酸性胁迫的ATP酶基因分子进化研究[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刘鑫1,2,吕镔1,2,3,郑兴芬1,2,陈梓炫4,杜佳昊1,2(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福建周宁黄红壤的磁学特征及其磁性矿物转化[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王佳青1,2,俞奔1,2,马绍峰1,2,陈一阳3,骆永明4,章海波1,2(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微塑料混合体系中磺胺甲恶唑的解吸行为研究[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杨洪涛1,2,王志春2,杨帆2,安丰华2,3,张璐2,3(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松嫩平原盐碱化人工草地土壤与植被群落空间变异特征研究[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于海洋1,2,王天宇1,2,黄琼1,2,张广斌1,马静1,朱春梧1,徐华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期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李红颖1,2,3,王思楚1,2,3,高孟宁1,2,3,夏立忠1,2,韩庆忠4,王青龙4,吴永红1,2(湖北秭归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北省秭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渗漏是三峡库区砂质土橘园氮磷流失的主要途径[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张兆北,罗伟,白新禄,程于真,陈竹君,周建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日光温室栽培下土面及整棚氨挥发比较[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邢邓春,陈静,鲍海鹏,龙晓泳(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亚热带花岗岩坡地富铁土铁氧化物相分配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李慧敏1,2,王瑞1,2,仲月明1,施卫明1,李奕林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高投入蔬菜种植体系磷素高效利用的根际对话及效应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2,第4期
  • 张江周1,李奕赞1,李颖2,张俊伶1,张福锁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土壤健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李烜桢1,骆永明2,侯德义3(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土壤健康评估指标、框架及程序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司绍诚1,2,吴宇澄3,李远1,涂晨1,付传城3,骆永明1,3,2(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耕地和草地土壤健康研究进展与展望[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周建斌,陶静静,赵梦真,崔娇娇,刘占军,陈竹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生产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碳库损失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郭琦1,卜崇峰1,2,李宜坪3,鞠孟辰1,李亚红1,韦应欣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区域尺度生物结皮下伏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毛乌素沙地为例[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王鑫1,2,于东升1,2,马利霞1,2,陆晓松1,2,陈洋1,2,冯凯月1,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万维网大数据的农药场地土壤污染快速预测方法研究[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孙宁婷,王小燕,周豪,倪珂,崔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物质炭种类与混施深度对紫色土水分运移和氮磷流失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丁运韬1,2,3,程煜1,2,3,张体彬1,3,4,姬祥祥1,2,3,董勤各1,3,4,冯浩1,3,4,张相柱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巴彦淖尔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滴灌灌水下限对夹砂层农田土壤水盐分布和玉米生长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杜辉辉,刘新,李杨,罗子佩,雷鸣,铁柏清(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省灌溉水源水质污染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壤中钨的环境行为与潜在风险:研究进展与展望[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王远1,许纪元1,潘云枫2,赵冬青2,杨东平2,巨昇容1,闵炬1,施卫明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宜兴市农业农村局).长江下游地区水肥一体化对设施番茄氮肥利用率及氨挥发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杨静1,郭文圻1,杨文浩1,2,周碧青1,2,张黎明1,2,邢世和1,2(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与调控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紫云英翻压后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迁移特性与损失风险[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王亚麒1,刘京2,芶剑渝2,袁玲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贵州省烟草公司遵义市公司).长期有机无机配施下烤烟-玉米轮作优化土壤微生物活化无机磷[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李前1,李忠武1,2,聂小东2,刘窑军2,童迪1,肖林辉2,申志高3,石林3(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熊旭梅1,周雪2,3,郭佳1,贾仲君3,蒋先军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不同pH和氧气条件下土壤古菌与海洋古菌的竞争适应机制[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