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君庆1,李倩2,王少芬1(咸阳市中心医院超声诊断科;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孕中期四维超声联合母体血清miR-29c表达水平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4期
  • 邓颖芳1,李彩玲1,田萌萌1,李英争1,吴祎祎1,惠汝太2(威海市妇幼保健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1~2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的影响[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4期
  • 梁雪娇1,杨丽1,赵雪利1,付成铭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导管室).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临床分析[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江丽青1,李翔1,薛超1,李金洁2,刘金成1,俞世强1,段维勋1(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检验科).遗传性主动脉疾病的基因组测序——400例患者的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位少彬,熊筱伟,杨承志,南京,金泽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低T3综合征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马红丽1,张卓琦2,朱映红1(徐州医科大学连云港临床学院心脏功能检查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NLR联合HRV、D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万招飞,李晓莉,刘小军,王新宏,薛嘉宏,郑强荪(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NLRP3炎症小体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及其与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师莹1,2,赵莉莉1,秦勤1(天津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大学胸科医院).细胞衰老:心脏疾病治疗新思路[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梁翰阳,袁建松(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脂蛋白a抗血管生成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王丽梅,吴雪怡,许连军,王东,蒋文,宋雷,康连鸣(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肌病病区).初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遗传型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1例[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刘东霞,王有余,王茜,吕玉红(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心内二科).PAI-1、miR-146a、AQP9在急性心肌梗死rt-PA静脉溶栓前后动态变化及与TIMI血流分级的关系[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张博1,何丽仙2,姚允泰2(天津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手术后失明:文献回顾分析[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国蓉1,张森2,马凯2,杨阳2,王官玺2,李肖珏1,周姝含1,陈燕燕1,李守军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病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一病区).DMOG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α改善发绀右心室重构[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黄沂锋,徐豪,王长森,张良清(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非编码RNA调控心肌再生的研究进展[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刘彦芝,李晨,邹玉宝(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血管中心一病区).勒斯-迪茨综合征的基因型-表型研究进展[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王婷,赵连山,张亮,李巧(北京水利医院内科).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哈斯高娃1,曹中朝1,刘东华1,乌吉斯古楞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血清总胆红素、5-甲氧基色氨酸、谷草转氨酶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病情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段以卓1,戴妍晴2,贺惠新2(哈尔滨医科大学;华侨大学计算机学院).基于迁移学习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类模型的构建[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王亮,郭潇潇,张志宇,方理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白塞病累及冠状动脉1例[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方仲蓉1,王春蓉1,王越夫1,2,晏馥霞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麻醉中心外科重症医学科).ALCAPA患者行矫治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侯陈玮1,李雅坤1,梁影1,陈书弘1,李哲1,黑飞龙1,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体外循环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体外循环及机械循环辅助科).重症患者住院期间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姚琳1,李想2(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评价正常中、晚孕期胎儿右心室功能的定量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3期
  • 郭继东1,赵媛媛1,王喜萍1,刘丹1,杜铮1,张莹1,高立建2,袁晋青2,赵雪燕2(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内科).GRACE评分联合脑钠肽、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院内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2期
  • 刘育慧,李云贺,耿清峰,宋光伟(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河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急诊高危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比伐芦定与肝素抗凝效果、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2期
  • 叶梦婷1,2,潘慧2,马铭婕2,李天骐2,纪爽1,2,王晓建2,杨晓敏3(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医学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改良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2期
  • 潘慧1,温彬2,李天骐1,马铭婕1,叶梦婷3,纪爽3,潘湘斌2,王晓建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肺血管医学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心脏重构趋势[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2期
  • 黄妍,安祥博,王峰(大连市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改善血管重塑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2期
  • 张艳明,闫姝洁,吉冰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体外循环中心).体外膜氧合中血小板损伤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2期
  • 王翔1,2,李珈含3,裴作为2,汪芳1,2(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心内科;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武警第一机动总队).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