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渭深(重庆大学).大学生双语阅读理解建构中跨语言构的功能分析[J].中国外语,2022,第3期
-
韩子满(上海外国语大学).理论改写与科研学术评价——中国翻译理论建设亟需重视的两个方面[J].中国外语,2022,第3期
-
张虹,李晓楠(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呈现分析框架研制[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胡艳红,徐锦芬(华中科技大学).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李燕1,2,姜亚军1(西安外国语大学;渭南师范学院).多模态话语研究——源流、视角与趋势[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杨慕文,刘玉梅(四川外国语大学).唐诗漫画的多模态功能文体分析框架[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卓丽,夏登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话语元语用立场分析框架构建[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战海英(哈尔滨师范大学).多模态隐喻的应急语言能力研究[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杨金才(南京大学).“英国社会与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探讨[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罗选民,何霜(广西大学).文化记忆与玉文化外译形象建构——以《红楼梦》为例[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姬洋,文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汉语古诗英译“译写”策略研究[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任东升,高玉霞(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翻译实践学科体系建构研究[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赵军峰,薛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我国翻译行业立法要件分析及立法建议[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刘永厚1,司显柱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外学者学术评价能力对比研究——以国际发表中的英语转述动词为例[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余承法,庄义辉(湖南师范大学).钱锺书“化境说”考镜源流[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查明建(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之于外语学科的意义[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曾蕾,黄芳(中山大学).历史语境视角下自然文学的和谐话语分析——以《沙乡年鉴》为例[J].中国外语,2022,第2期
-
胡庚申,李素文(郑州大学;清华大学).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话语体系的比较研究——再论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J].中国外语,2022,第1期
-
黄立波(西安外国语大学).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语言智能与外语教育[J].中国外语,2022,第1期
-
汪少华(南京师范大学).Lakoff架构理论的本土化与中国话语架构体系的创建[J].中国外语,2022,第1期
-
张文霞,王晓琳(清华大学).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学生自评中的应用研究——动态评价理论视角[J].中国外语,2022,第1期
-
张军1,刘艳红2(奥克兰大学;燕山大学).教材语篇的文化内涵——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研究[J].中国外语,2022,第1期
-
蓝红军1,冯丽霞2,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翻译理论建构的多元融合——生态翻译学20年(2001—2021)之启思[J].中国外语,2022,第1期
-
屈文生(华东政法大学).中国立法文本对外翻译的原则体系——以民法英译实践为中心[J].中国外语,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