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婷婷1,杨再强1,王明田2,赵和丽1,张旭然1,李佳帅1,孙擎1,王琳1(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气象局).高温与空气湿度交互对花期番茄植株水分生理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5期
-
高悦1,张爱平1,杜章留1,刘汝亮2,洪瑜2,胡世民1,杨正礼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优化施氮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对宁夏灌区土壤条件和水稻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5期
-
张永强1,2,陈传信1,2,方辉1,赛力汗·赛1,2,薛丽华1,2,陈兴武1,2,雷钧杰1,2(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农业部荒漠绿洲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弱光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冠层温湿度及籽粒灌浆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5期
-
程路,谭方颖,何亮,李祎君(国家气象中心).2018/2019年冬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5期
-
汪东炎1,郭李萍1,李豫婷1,郑蕾2,韩雪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灌浆动态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5期
-
秦孟晟1,郝璐1,郑箐舟1,金楷仑1,孙阁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Eastern Forest Environmental Threat Assessment Center,Southern Research Station,USDA Forest Service,Research Triangle Park).秦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蒸散量变化的贡献[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5期
-
江晓东,华梦飞,胡凝,申双和,杨晓亚,杨沈斌,郭建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不同水源灌溉对水稻高温热害影响的微气象学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4期
-
葛怡情1,2,闫玉龙1,2,梁艳2,干珠扎布2,胡国铮2,杨劼1,高清竹2,何世丞3,旦久罗布3(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草原站).模拟降水氮沉降对藏北高寒草甸土壤呼吸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4期
-
孙擎1,杨再强1,2,杨世琼1,王琳1,赵和丽1,韦婷婷1,李佳帅1,车向红3,郑晓辉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多种格点作物模型对中国区域水稻产量模拟能力评估[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4期
-
杨栋1,丁烨毅1,孙军波2,李清斌2,魏莎莎2,黄鹤楼1(宁波市气象台;慈溪市气象局).南方塑料大棚“棚温逆差”特征及其预报[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4期
-
李军1,2,3,王超1,赵玉竹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市高校GIS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DEM空间尺度对可照时数模拟结果的影响——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4期
-
王惠贞1,武荣盛1,蔺汝罡2,韩雪3(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CO2浓度增高对水稻籽粒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4期
-
王雅静,张欣莹,黄桂荣,封富,钟秀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磷脂酶D参与冬小麦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4期
-
张文倩,王亚梁,朱德峰,陈惠哲,向镜,张义凯,张玉屏(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花期夜温升高对水稻颖花开放及籽粒结实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3期
-
朱兰娟1,金志凤2,张玉静1,王治海2,刘敏1,范辽生1(杭州市气象局;浙江省气候中心).西湖龙井茶开采期影响因子及预报模型[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3期
-
陈潇1,冯利平1,彭明喜1,陈燕丽1,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钟模型法建立甘蔗发育期模拟模型[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3期
-
刘维,宋迎波,韩丽娟(国家气象中心).2018年秋收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评价[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3期
-
方慧,张义,伍纲,程瑞锋,周波,杨其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设施农业节能与废弃物处理重点实验室).大跨度保温型温室的热环境模拟[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3期
-
薛亚荣,巴特尔·巴克(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沙尘和遮阴复合胁迫对西梅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3期
-
孙擎1,2,杨再强1,2,车向红3,杨世琼1,2,王琳1,2,郑晓辉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水稻格点作物模型在中国区域的不确定性评估[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3期
-
曹旭娟1,2,干珠扎布1,胡国铮1,高清竹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基于NDVI3g数据反演的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2期
-
马雪晴1,2,胡琦1,2,潘学标1,2,王靖1,2,胡莉婷1,2,李娥1,2,黄彬香1,2,何奇瑾1,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武川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1961−2015年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气候年型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2期
-
李蒙,朱勇,周建琴,马思源(云南省气候中心).基于气候生产潜力的云南人粮关系及其未来变化[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2期
-
朱雨晴1,2,薛晓萍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气候中心).遮阴及复光对花果期番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2期
-
王飞1,朱仲元1,郝祥云1,宋海清2,韩冬冬1(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雪深再分析资料在锡林浩特地区的适用性评价[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2期
-
陈汇林1,2,霍治国3,田光辉1,2,佟金鹤1,2(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用阴冷指数表征寒害程度的方法[J].中国农业气象,2019,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