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曹倬衔(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APP网络营销在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评《农业精准扶贫引论》[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9期
  • 成华(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农业音乐文化在“一带一路”文化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评《农业文化遗产与“三农”》[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9期
  • 周刊社1,杜军2,沈旭3,蒲桂娟2,张东东1,党雪妮4(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与装备保障中心;林芝市气象局).气候变化背景下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娄德君1,2,张兴林3,从治宇3,薛瑶3,姜丽霞4(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齐齐哈尔市气象局;富裕县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西部浅沟覆膜种植模式在玉米苗期的增温特性[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张子源1,郑大玮1,潘宇鹰1,2,潘志华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积温及热量资源概念的科学性问题与改进[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郭小璇1,2,王凯3,李磊3,张寒3,4,马磊3,5,姚志生3,张伟3,胡正华1,郑循华3,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应用气象学院;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气象与气候研究所大气环境研究部;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若尔盖高原高寒草甸地表能量交换和蒸散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郑昌玲,宋迎波,赵晓凤,李森,钱永兰(国家气象中心).2021年夏收粮油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叶尔克江·霍依哈孜1,姜会飞2,戴安然2(新疆昌吉州气象局;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对最热月和最冷月温度统计方法的思考[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范艺然,刘焕,闫征南,李晓野,杨延杰(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春秋分日保温被顶卷对南北向大棚内光照影响的模拟[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桑玉强1,李龙1,施光耀2,3,贾长荣4,张劲松2,3(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济源市林业工作站).太行低山区荆条耗水特征及其与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关系[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薛鹤娟,曹月真(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基于电子信息平台的农电综合管理系统设计 ——评《农电综合实用管理知识问答》[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蔡绍平1,赵欢2(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时期园林植物栽培应用教学探索 ——评《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韩昉(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高校涉农行业英语翻译与课程建设 ——评《农业英语》[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文小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新时期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评《农业气象》[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袁义宏(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农村传统土陶文化与当代艺术教育 ——评《农村艺术性民间工艺》[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焦龙飞(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 ——评《中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8期
  • 魏宗辉1,2,胡钧铭2,刘顺翱2,李婷婷2,张俊辉2,俞月凤2,李诗1,2,韦翔华1(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有机资源等氮替代化肥对免耕稻田N2O排放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7期
  • 陈集景1,周蕾1,2,迟永刚1(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7期
  • 管玥,刘佳鸿,何奇瑾,李若晨,糜欣苑,秦志珩(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分析华北平原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风险概率[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7期
  • 陆思宇1,杨再强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光周期对切花菊生长及开花的调控[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7期
  • 徐亚楠1,吴玥1,柳斌辉2,宋吉青1,吕国华1,纪冰祎1,3,张文英2,杨振立4,白文波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7期
  • 谭方颖,赵晓凤,郑昌玲,宋迎波(国家气象中心).2021年春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7期
  • 邹清垚1,崔宁博1,龚道枝2,胡笑涛3,姜守政1,吴宗俊1,何紫玲1(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不同区域地表太阳总辐射模型适用性评价[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7期
  • 徐超1,申梦吟1,王明田2,3,杨再强1,4,韩玮1,郑盛华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四川省气象台;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区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苗期短时高温条件下草莓干物质积累模型的修订[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7期
  • 曾小珊(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农业“非遗”翻译与传播机制研究 ——评《博物馆与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7期
  • 陈红鹰(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新时期农村美术艺术发展创新实践 ——评《农村艺术性民间工艺》[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7期
  • 郭双(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农村健美操体育发展与训练 ——评《农村体育管理与农民体育活动》[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7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