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赵珍,张帅(中国人民大学).论清代甘州马厂的生态与马政改革[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3期
  • 张景明,马宏滨(大连大学).契丹族源与木叶山方位的考古学考辨[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3期
  • 周先吉(中央民族大学).多民族杂居村落宗教信仰研究 ——以贵德河西镇瓦家村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3期
  • 李菲(四川大学).人类学家的还乡:李亦园先生与 “泉州学”的桑梓情 ——记为李亦园先生晚年所做的口述史补充访谈[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3期
  • 杨江林(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万历合约》:明末川西边茶贸易与汉藏关系的阐释[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3期
  • 林敏霞(浙江师范大学).“致中和”的文化生态论 ——纪念李亦园先生逝世一周年[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3期
  • 肖明远(青海民族大学).新时代民族政策理论与实践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综述[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3期
  • 史金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刍议[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3期
  • 肖明远(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在青藏高原 ——民族学博士点建设与青藏高原特色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3期
  • 徐俊六(云南师范大学).族群记忆、社会变迁与家国同构:宗祠、族谱与祖茔的人类学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陈宝良,周兴(西南大学).明代乡约宣讲与儒家道德的世俗化[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吴如巧,杨志弘,林静(重庆大学).“一带一路”视野下ODR机制的新发展[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王鉴1,罗文娜2(云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关于民族教育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张效娟(青海师范大学).“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 “在场”问题研探 ——以青海刺绣艺术数字化保护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成臻铭,罗水良(吉首大学).蒙元时期何以运用土官进行边疆治理 ——以云南边地实践为视点[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杨文炯(兰州大学).理解现代民族国家的中国范式 ——费孝通先生“多元一体”理论的现代价值[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郑艳姬1,汤林芸2(中山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藏区 “闪片房”建造互惠中的情感因素[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熊征(西北师范大学).乡村多元共治视野下的传统社会组织复兴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德四部翼部落委员会”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王星光,郑言午(郑州大学).《四时纂要》所见唐代乡村的疾病防治[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李建宗(青海民族大学).通道之间:西北民族走廊界隔中的连续 ——基于河西走廊与河湟地区之间的关联性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袁同凯,康红欣(南开大学).从 《丝路走廊的报告: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一书说起 ———纪念郝苏民先生从事民族文化研究60余年[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胡小鹏,敏政(西北师范大学).明代茶马制度新论 ——以卫所属番体制为中心[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盘应福(陕西师范大学).清代清水江下游乡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 “股”研究 ——基于对带“股”字样契约文书的考察[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蒋楠楠1,杨嘉铭2(厦门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信仰移植与地方性表达 ——基于阿坝羌族石敢当信仰考察[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刘继华(兰州大学).民国初期蔡大愚宣传马克思主义辨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廉睿1,卫跃宁2(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民族法学:问题导向、规范集成与回归田野[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李良品(长江师范学院).土司承袭制度中国家治理的影响[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杨明洪,涂开均(四川大学).经营特征与内在本质:川甘青结合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特征研究 ——以四川省阿坝县的实地调研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王广瑞(中央民族大学).羌族午牛崇拜习俗论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 邢海燕(上海师范大学).土族民间宗教中神职人员的调查与研究──以互助土族社区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