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祥(北方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牛乐(西北民族大学).文明对话与共有家园——中华传统伊斯兰建筑的景观修辞与本土化实践[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成杰,杨鑫悦,任新民(云南大学).形气神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理路[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马成俊,刘子平(青海民族大学).藏族山水文化形成的渊源、内涵及其生态价值[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安芮,张应强(中山大学).边界、互嵌与交融——清水江中游“河边”与“高坡”的族群关系与共同体意识[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王正宇(西藏大学).从“内部超越”到“超越内部”——宗教社会学视角下藏传佛教中国化途径探析[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赵春娥,夏丽梅,周太加(青海师范大学).近代青海“留学生”析论[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颜亮1,2,王心悦1(西藏大学;复旦大学).多元共存与文化认同:西藏拉萨清真寺的中华堪舆叙事与美学阐释[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张晓林(华东师范大学).明末耶儒对话的两种诠释模式——以利玛窦、朱宗元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埃莉诺·珀柯·利科克1,王天玉2,何国强3(云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蒙塔格奈印第安人的猎场与毛皮贸易[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安梅梅(宝鸡文理学院).道制发展演变视角下的秦汉边郡民族国家认同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俞学明(中国政法大学).契理契机:佛教中国化的内在机理[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余梓东,王行健(中央民族大学).“回到事物本身”——关于教育研究中地方知识的辨析[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邢莉1,赵月梅2(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代蒙古族与汉族商贸空间的开拓与文化耦合[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安俭,鲁旭(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巴关系与社会交往——以20世纪70年代援建中巴友谊公路为中心[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卜凯悦(陕西师范大学).明代番将掌兵及军权分配之族群差异[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尹志华,聂威(中央民族大学).构建现代道教教义体系若干问题探析[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左停(中国农业大学).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耿新著《从深度贫困迈向乡村振兴——“三区三州”样本》评介[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2期
-
程瑜,吴杏兰(中山大学).“无为” 之为: ICU终末期患者照护的哲学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1期
-
张焕萍(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社交媒体对少数族裔政治参与的影响 ——以微信对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1期
-
罗妍1,潘信林1,杨玉春2(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机遇与挑战: 统编教材使用与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模式转型[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1期
-
陈炜1,钟学进1,蔡银潇2(南宁师范大学;广东理工学院).南岭走廊非遗族际共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1期
-
张秀明(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国际移民视野下的华侨华人[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1期
-
周先吉,李臣玲(青海大学).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居民可持续生活构建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1期
-
台文泽(兰州大学).身体竞技与乡土秩序:“斩马路”仪式的体育人类学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1期
-
宋培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共二十大报告两大现代化主题与新时代中国边疆学“学科六定” 建设[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1期
-
牛海桢,王弘卓(西北民族大学).清朝庄浪八旗驻防考述[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1期
-
邓苗(北京联合大学).民俗学日常生活研究的路径与方向[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1期
-
李颖晖(西北政法大学).文化观念、 交换理性与西部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 ——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西部数据的微观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1期
-
韩馨(贵州大学).新旧技术知识体系间的关系: 技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德化窑炉革命[J].青海民族研究,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