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程超1,黄志毅2,张致伟3(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黄冈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居民自治视角下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体系建构——基于武汉市楚宝里片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名城,2022,第8期
  • 王世军1,华夏2(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历史文化遗产再利用与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以上海为例[J].中国名城,2022,第8期
  • 衣霄翔,于帅(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文化导向的收缩城市复兴策略——英国利物浦经验及启示[J].中国名城,2022,第8期
  • 赵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格局下县级行政区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名城,2022,第8期
  • 周泓洋1,2,王粟3,周扬3(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艺术研究院).大运河文化的多维价值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J].中国名城,2022,第7期
  • 叶昌东1,邓平平1,姚华松2,刘海东3,何其娈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需视角下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更新研究[J].中国名城,2022,第7期
  • 周敏宁,钟可莹,刘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集成化设计探索 ——以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为例[J].中国名城,2022,第7期
  • 宗德新,杨丹(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第四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名城,2022,第7期
  • 邵秀英1,李昭阳2,王阳华2,刘丽娜1(太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省工业遗产筛选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名城,2022,第7期
  • 周国艳,韩雪,田新臣,陶然(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全要素视角下城市风貌特色系统认知、保护与再塑造 ——以江苏兴化市北门历史街区为例[J].中国名城,2022,第7期
  • 杨建平,吴宗杰(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文化地景的跨界建设 ——以山东三德范遗产保护为例[J].中国名城,2022,第7期
  • 杨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基于真实历史图景和HUL 的历史城区复兴规划方法 ——以河南省周口市“周口源”地区为例[J].中国名城,2022,第7期
  • 于伟,王暄(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四所).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老城更新实证研究 ——以广西北海老城片区控规为例[J].中国名城,2022,第7期
  • 曹昌智,胡燕(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深刻理解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核心意涵[J].中国名城,2022,第7期
  • 曾真,向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得与失 ——以重庆名城保护实践为例[J].中国名城,2022,第7期
  • 宋书楠,郭子浈(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现代性自我认同理论下抖音用户的旅游文化关注 ——以西安市为例[J].中国名城,2022,第7期
  • 肖竞1,齐才砚1,马春叶1,曹珂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服务视角下城市历史街区业态重构的协同干预方法 ——以平遥古城东南街区为例[J].中国名城,2022,第6期
  • 李和平1,赵之齐2,付鹏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从乡村旅游到旅游乡村 ——旅游型乡村转型重构特征与动力机制[J].中国名城,2022,第6期
  • 方遥1,徐杜江南1,安昱蒙2(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中衡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新数据环境下历史地段活力评价研究 ——以南京熙南里历史地段为例[J].中国名城,2022,第6期
  • 潘一婷(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历史建筑与遗产保护研究所).去殖民化与土著化:加拿大土著建筑遗产保护的探索之路[J].中国名城,2022,第6期
  • 厉建梅,付瑞菲(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河南滑县道口古镇形象差异研究[J].中国名城,2022,第6期
  • 徐振强1,汪静如2,马效3,房伯南2,许可4(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城乡规划与村镇建设培训部;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有限公司).基于国内外经验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指标体系[J].中国名城,2022,第6期
  • 孟祥林(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一主+两子”格局下南充子城市团的建构依据与发展对策[J].中国名城,2022,第6期
  • 剌利青,徐菲菲(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文旅消费体验及满意度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J].中国名城,2022,第6期
  • 马仁锋1,李秋秋2,周小靖3(宁波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文化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驱动发展中心(数字经济研究发展中心);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动向 ——政策实践与学术研究互动视角[J].中国名城,2022,第6期
  • 高静1,2,郑子群3,冯雅茹4(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乡建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学风景园林所;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城乡规划基础教研室).交往与空间理论下近郊型乡村公共空间优化探析 ——以山西省清徐县西怀远村为例[J].中国名城,2022,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