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川川孙建,张文清(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ASAR波模式数据反演参数误差与海浪条纹清晰度的相关性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9,第4期
-
王蕊1,黄文雯1,吴佳俊1,2,陈荔1,2,王江涛3(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深圳市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剧毒卡尔藻与东海原甲藻间的化感作用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9,第4期
-
王朋鹏1,2,3,4,张芳1,2,4,孙松1,2,3,4,5(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摄食行为与消化时间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9,第4期
-
赵新华1,2,侯一筠1,2,3,4,刘泽1,3,4,庄展鹏5,王凯迪6(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基于卫星高度计和浮标漂流轨迹的海洋涡旋特征信息对比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9,第4期
-
曾侃,李恒宇(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遥感研究所).Gerris在海洋大振幅内孤立波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海洋与湖沼,2019,第4期
-
宋伟1,王玉2,崔凤娟3,谢强4(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南海上层热含量的年代际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9,第4期
-
陈耀祖1,高磊2,刘子洲1,孙利元3,顾艳镇1,翟方国1,李培良4(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山东半岛海洋牧场潮汐特征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9,第4期
-
郭俊丽1,2,时连强2,陈沈良1,叶清华3(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荷兰三角洲研究院).基于Argus图像的舟山东沙海滩对连续风暴的响应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9,第4期
-
袁雪梅,潘晓艺,郝贵杰,刘莉,吕孙建,蔺凌云,沈锦玉(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鱼类健康与营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一例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暴发性出血病病原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9,第4期
-
陈瑞莹1,2,何卓琪2,3,4,5,王卫强2,4,5,高郭平1,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赤道印度洋上层环流辐合辐散的年际变异成因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9,第4期
-
苏倡1,刘艳1,蒋鑫2,苏秀榕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乙烯工程副产物高质化利用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基于FT-IR、GC及核磁共振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消化道多糖结构解析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9,第4期
-
沈伟良1,2,钱宝英1,3,薛良义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台州学院浙江省植物进化生态学与保护重点实验室).饥饿和复投喂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IGF-Ⅰ、mTOR、MyoD和MHC基因表达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9,第4期
-
俞志明1,2,3,4,陈楠生1,2,4(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内外赤潮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林森杰,姬南京,罗昊(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有害藻华研究进展[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梁玉波1,2,李冬梅1,2,姚敬元1,2,金薇1,2,宫长宝1,2,刘仁沿1,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市藻毒素重点实验室).中国近海藻毒素及有毒微藻产毒原因种调查研究进展[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吕颂辉1,2,岑竞仪1,2,王建艳3,欧林坚1,2(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体富营养化与藻华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北京自然博物馆).我国近海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藻华发生概况、危害及其生态学机制[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贺立燕1,2,3,宋秀贤1,2,3,4,於凡5,王凯5,宋书群1,2,3,俞志明1,2,3,4(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潜在影响防城港核电冷源系统的藻类暴发特点及其监测防控技术[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贺成1,2,3,4,宋书群1,2,4,李才文1,2,3,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广西北部湾海域球形棕囊藻囊体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王锦秀1,2,孔凡洲1,3,4,陈振帆1,2,张清春1,3,4,于仁成1,3,2,4,周名江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六株球形棕囊藻的色素组成特征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胡晓坤1,2,张清春1,3,4,陈振帆1,2,孔凡洲1,3,4,王锦秀1,2,于仁成1,3,2,4(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北部湾海域球形棕囊藻遗传多样性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曹振轶1,鲍敏1,管卫兵1,2,陈琪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北部湾东北部水团分布及季节变化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胡章喜1,2,3,邓蕴彦1,2,3,唐赢中1,2,3(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我国北部湾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的表面形态和细胞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赵越1,2,于仁成1,3,2,4,张清春1,3,4,孔凡洲1,3,4,亢振军5,曹振轶6,耿慧霞1,郭伟7,周名江1(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北部湾海域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类群季节变化及其与棕囊藻赤潮的关系初探[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林国红1,李克强1,2,王修林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基于赤潮控制要素识别的近海富营养化压力指数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文世勇1,2,林雨霏3,王紫竹1,2,孙田力3,李飞1,2,石晓勇3,刘永健1,2,赵建华1,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光照强度生态幅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王鹏斌,戴鑫烽,陆斗定(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米氏凯伦藻(Km02)共培养细菌群落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王谦1,管卫兵1,2,曹振轶1,陈琪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北部湾东北部潮锋的观测与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
张培培1,2,3,4,宋秀贤1,2,3,4,李靖1,2,3,4,俞志明1,2,3,4(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改性粘土絮凝法对大西洋鲑(Salmo salar)存活及生理生化的影响初探[J].海洋与湖沼,2019,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