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高歌(齐鲁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以《综合商务英语》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悠然(闽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马宏伟,王长柏,赵军,丁曼曼(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基于建构教学观的工科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 ——以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课程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刘威(吉林财经大学《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数字金融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机制与路径分析 ——基于新发展格局视角[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刘钦节,杨科(安徽理工大学).工科专业“评估”和“认证”实质等效性分析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孙永锐(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基于数据重构的高校教学监测平台建设路径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周萍(长春工程学院).读者荐书活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新形式[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林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学英语混合式合作写作的行动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薇(湘南学院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视域下翻译专业全人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建构[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林雅莉(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应用型本科视域下《园林规划综合Studio》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马光焱,李慧玲(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门玉琢,冀秉魁,李明达,徐学东,于海波(长春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产教深度融合的智能汽车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李九阳,陈立,胡广朝,赵庆明,李长雨(长春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认证相结合促传统专业内涵式发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侯丽华(长春工程学院).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刘华南,邱丹,郎秋玲,王伟,戚波(长春工程学院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实践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鞠连和(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城市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探索 ——以无锡市江溪街道“党风廉政建设项目化”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郭莉(徐州工程学院).双碳目标的法理解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马颖(滁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三个维度[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周文军,孟津名(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形势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苏小囡1,2,张蕾1,邢钰2,3,郝红霞1(南京审计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基于广义已实现测度的沪深300股指期货波动率预测与风险度量[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恩禹,李萌萌,周莹(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协同创新视角下我国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丁凌,芮飞(宿州学院商学院).“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吴洋洋(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非遗视域下福建畲族民俗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姜莉,刘萌萌(烟台大学烟台264005).文学地理学视角下的《印度之行》[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于凤仪,张焕新(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托马斯·哈代《还乡》中女主角形象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徐学东1,门玉琢1,刘辉2,冀秉魁1(长春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长春;长春工程学院机电学院).新工科视阈下机械类专业“专创融合、产教协同”育人体系改革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谷中元,秦宏宇,李彩虹(长春工程学院).产教融合背景下宝石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路径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和思铭,郑文,曲诺亚,刘红,邢顺涛(长春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新工科院校“微电网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永凤,纪向荣(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个结合”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胡明,尹志刚,李长雨,张文华,刘丹阳(长春工程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春工程学院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