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鹏飞,王昀,龚嫄,胡杨,陈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江西财经大学).气象精神与文化融入气象高等教育的路径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王皘,向纯怡,许映龙,钱奇峰,董林,马杰(国家气象中心).2022 年1—6 月全球热带气旋活动概况及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黄滢,黄春华,刘金裕(防城港市气象局).广西一次持续性暖区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梁嘉颖,董良淼,覃月凤,梁依玲(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南宁).2020年广西首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黄卓帆,梁岱云,李紫甜,周琰,冯艺昕(南宁市气象局).2020 年南宁“5·11”暴雨成因初探及可预报性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何莉阳1,苏传程2,覃卫坚1,邓悦2,赖晟1,朱秋宇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三套再分析气温资料在广西的适用性评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黄思琦1,顾雄萍2,肖志鹏3,曾小团4(广东省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宾阳县气象局;百色市气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城市突发极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若干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梁依玲,覃月凤,陈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2020 年广西开汛暖区暴雨特点及预报偏差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张丁丁,黄莉,周琰(南宁市气象局).2020 年广西南宁一次极端暴雨特征及预报偏差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卢伟萍1,孙靖雯2,肖志祥1,赵华生1,莫建飞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梧州市气象局).2020 年5 月16 日广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李向红,伍静,曾毓琳,张雅昕,黎微微,王艳兰(桂林市气象局).2021 年6 月27 日—7 月4 日桂东北连续暴雨成因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蒋亚平,农明哲,马智,苏彦,黄秋丰(崇左市气象局).2021 年5 月桂西南一次混合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陈绍河,蒋承志,林文桦,曾琪,彭光固(防城港市气象局).广西防城港山区“6·16”大暴雨成因机制及数值模式误差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邓汝伊,蒋健,梁栋(百色市气象局).广西8月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的预报检验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陆芊芊1,郑凤琴1,毕瑞迪2,陆雪婷2(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涠洲岛气象站).2021 年涠洲岛4 次海雾外场观测数据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成振华,周坤论,陶伟,黄剑钊,王玮,景坤(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中心).基于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的降水现象仪和雨量筒数据一致性检验[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林奕桐1,汤耀国1,叶骏菲2,玉建成3(南宁市气象局;邕宁区气象局;广西海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生态环境决策的城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南宁市五象新区为例[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孙崇智1,李有华2,王振国3(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广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陆杰英1,孙丽颖1,王春林2,3,翟志宏2,吴健达1(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气象局;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3.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979—2020 年粤北和珠三角地区夏季降水结构对比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何莉阳1,韦玉勇2,廖胜石1,陆虹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东兴市气象局).1961—2021 年广西东兴市暴雨日数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刘芳,黄珩,黎金玲,黄秀秀,周慧僚(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气象局).近50 年桂西北地区农业气候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 ——以河池为例[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刘希林,梁振清,晏敏,李强(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中心).EL15-1CH 型加热风速传感器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董雪晗,农孟松(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2021 年12 月25—27 日广西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杨金红,吴蕾,李瑞义,孟昭林,姚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雷达监测产品在2021 年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李妍君,何洁琳,秦川,周秀华(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变暖背景下南宁市气候承载力定量评价[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周冠博1,2,钱奇峰1,吕心艳1,聂高臻1(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在台风监测和预报中的探索与展望[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刘莹1,2,陈朝平1,2,陈莹1,2,龙柯吉1,2,周秋雪1,2(四川省气象台;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基于CMA-REPS 小时降水的邻域集合预报应用试验[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何南腾1,邹嘉南1,郭文弟2,周笑迁1,狄迪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阿克苏地区日蒸散量估算方法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