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悦青1,刘继安2(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拔尖计划教学研究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访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欧阳缮1,2,刘庆华1,李晓记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学科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三链贯通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张安富1,张世英2,杨文婷3(武汉理工大学;长沙学院;武汉工商学院).对接产业链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刘晓,王露莹(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办学评价:理论审视与现实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郑庆华(西安交通大学).“两交叉四融合”产教协同培养卓越工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张炜1,2,张维佳2,赵文鹏2(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范式变革与科教融合发展暨第十六届科教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梁宁森1,梁宇坤2(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政策动因、内在逻辑及未来路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施晓秋(温州大学).新需求、新理念视域下一流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邹宏秋1,王玉龙2(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数字化时代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皮江红1,廖依帆2(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工业4.0背景下高等工程人才“四维”能力培养——丹麦奥尔堡大学PBL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冀宏1,张扬1,朱益波1,张根华2(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常熟理工学院).产教融合课程的理路与实践——以常熟理工学院行业课程建设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蒋玮1,沙爱民2,肖晶晶3,王旭昊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长安大学;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交通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廖勇1,2,周世杰1,汤羽1,管庆1(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新工科教育中心).面向新工科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姜潮1,杨旭静2,3,龙湘云1,张屹1(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湖南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湖南大学国家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造赋能传统工科专业升级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周纯杰1,何顶新1,张耀2,胡晓娅1(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办公室).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刘怀兰1,刘准1,王玲2,岑亮1(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教育与培训处).智能制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姜蓓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省级统筹高职分类考试改革:意蕴、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郝天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职院校应用导向科研行动困境的案例研究——组织社会学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李敏1,征琪1,张炜2(浙江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高等工程教育产教融合实现路径探析——法国工程师大学校“企业教席”案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彭其渊1,2,李力1,文超1,张晓梅1(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协同决策能力培养的轨道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陈婉琳1,陈杭2,齐炜3,刘清君2(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本科教学科).基于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的交叉学科双创课程建设——以浙江大学“医学仪器的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张洋磊,黄亚苹(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内圈”竞争:本科生学习投入内卷化表征及成因——基于学生评价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王良1,张炜2,邵彬彬1,3(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办公室).实践共同体如何促进工科生深度学习——基于探索性多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林健1,2,卢兴富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国家工程教育多学科交叉创新引智基地).中国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刘继安1,徐艳茹1,孙迟瑶2(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学科交叉专业构建理念与路径——MIT苏世民计算学院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朱露1,胡德鑫1,何桢2,顾佩华3,4,1,5(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天津大学工业工程系;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加拿大工程院).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发展与改革——基于《华盛顿协议》与欧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对比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项聪1,郭雅兰2(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程教育认证的内在逻辑及自我超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王亚文1,2,闫莉3,4,王长元1,王国珲2(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西安工业大学本科生院;西安工业大学教务处).教育元宇宙场域下的实验教学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刘惠1,2,申小蓉3,2,沈倩4(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课程建设办公室).基于激发创新潜能的工科高校美育体系探索与实践——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