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柳利利1,2,3,韩磊1,2,3,韩永贵1,2,3,高阳1,2,3,彭苓4(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阿旱区特色资源与环境治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宁夏旱区资源评价与环境调控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农学院).1989—2019年西北地区干燥度指数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唐艳梅,马维伟,李广,徐国荣,张悦,潘平新,宋良翠,龙永春,常文华(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尕海湿地退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刘蕾1,徐梦2,张国印1,王凌1,孙世友1,茹淑华1,肖广敏1,郜静1,李玭1,马丽敏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北省肥料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不同轮作模式下设施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的季相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樊瑾1,李诗瑶1,杜雅仙2,王融融1,余海龙1,黄菊莹3(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火电厂周边不同生物结皮细菌群落特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张文明,王旭杰,尹思倩,常馨怡,海龙(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C/N驱动优势细菌菌群变化影响堆肥碳氮损失和腐殖质合成[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张艾明1,2,徐玉梅1,朱建宇1,余洪茜1,刘苏蓝1(赤峰学院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赤峰学院农业科学研究院).蒙东地区水肥耦合对紫花苜蓿土壤磷组分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吴勇1,刘晓静1,蔺芳1,蒯佳琳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河西灌区蔬菜地轮作紫花苜蓿的施氮效应及土壤碳氮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高文波1,2,林正雨1,3,王明田4,何鹏1,2,陈春燕1,刘远利1,曹杰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大数据中心;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省气象台).1971—2020年西南茶区灌木型茶树晚霜冻害危险性时空演变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潘换换1,吴树荣1,姬倩倩1,杜自强1,张红2(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西煤田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及驱动力[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牛乐1,2,王娇月1,3,郗凤明1,3,尹岩1,3,邴龙飞1,3,马铭婧1,2,张文凤1,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模型的福州市区域生态补偿额度核算[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尹岩1,郗凤明1,王娇月1,邴龙飞1,杜立宇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生态系统价值在政策制度设计中的应用——以福州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余锦如1,2,3,王远1,2,3,4,余凡1,2,3,5,罗进1,2,3,赖文亭1,2,3(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平顶山学院旅游与规划学院).基于“水-能-碳”消费视角的福建省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王凤春1,2,3,郑华4,张薇1,2,王慧1,2,彭文佳4(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水利工程学院;沧州市遥感与智慧水利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数据中心相变热管理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区域差异及驱动机制——以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谷雪维1,林漪1,卢迪1,钟婧妍1,徐兢1,赵悦彤1,王丽卿1,2,张玮1,2(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同氮磷浓度下周丛生物对水体中磺胺和恩诺沙星的去除[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张阔1,魏建荣1,李臻2,杨兵军1,王姣雪1,苏智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杨树受机械损伤与光肩星天牛危害的防御性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佟汉文1,朱展望1,刘易科1,陈泠1,邹娟1,张宇庆1,杨勇2,高春保1,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丹江口市经作技术站;长江大学农学院/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三种肥料运筹模式对湖北西部坡耕地机条播小麦生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李卓群1,2,刘星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1961—2019年辽宁省高温天气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王启栋1,2,3,4,宋金明1,2,3,4,袁华茂1,2,3,4,彭晨1,5(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生物与工程学院).基于“双核”新框架的烟台近岸海洋环境健康综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王娇月1,2,邴龙飞1,2,尹岩1,2,郗凤明1,2,马铭婧1,3,张文凤1,3,牛乐1,3,张丽霞4(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辽宁省信息中心).福州市生态系统破坏损失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朱国平1,2,3,4,韦贝贝1,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极地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大洋极锋以南常见磷虾类生殖特性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刘兰娅1,2,勾晓华1,2,张芬1,2,尹定财1,2,王学佳3,夏敬清1,2,李芊1,2,杜苗苗1,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甘肃连城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升温对祁连山东部青海云杉径向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杨婧雯1,2,张秋良2,宋文琦1,张旭3,李宗善4,张远东5,王晓春1(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崔佳月1,彭剑峰1,2,3,李静茹1,李轩1,彭猛1,杨柳1(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嵩山地区油松人工林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高佳妮1,2,杨保1,秦春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树木年内径向生长对干旱事件的响应——以贺兰山油松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李静茹1,彭剑峰1,2,3,杨柳1,崔佳月1,李轩1,彭猛1(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川西高原两种针叶树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孟盛旺,杨风亭,戴晓琴,王辉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千烟洲试验站).杉木径向生长动态及其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曹新光1,2,胡红兵1,李颖俊3,董志鹏2,卢晓蓉4,白毛伟2,郑壮鹏2,方克艳2(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亚热带人工和天然马尾松、杉木林生长对干旱的生态弹性差异[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李颖俊1,方克艳2,白毛伟2,曹新光2,董志鹏2,唐婉儒2,梅泽鹏2(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闽东南地区马尾松古树对气候变化和虫灾的生态弹性[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