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春兰1,2,陈安磊1,2,秦红灵1,2,傅心赣1,2,谢小立1,2,尹春梅1,2,张琳3,魏文学1,2(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5–2018年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水稻根系生物量及水稻根系元素含量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王军邦1,2,陈惺1,2,欧阳熙煌1,丁玥帆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建模重点实验室,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2000–2018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质量指数[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郑立臣1,2,蒋正德1,2,施建平3,潘恺3,陈欣1,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辽宁土种志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梅晴航1,张朝1,骆玉川2,吴华清1,陶福禄3(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三大作物1 km分辨率种植面积数据集(2009–2015年)[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洪思思1,2,杨艳波1,2,张蕊1,3,沙丽清1,唐建维1,张一平1,4,宋清海1,4,邓晓保1,5,巩合德2,于贵瑞6,王跃思7,郑循华7,王迎红7,周文君1,3,4(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西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植物生态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3–2008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周艳莲1,张永光2,朱婷婷2,居为民2(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2015–2020年句容农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周莉1,耿金剑1,2,周广胜1,张森3,吴宜宣1,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20–2022年固城站农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吉喜斌1,2,赵文智1,2,金博文1,2,赵丽雯1,2,赵文玥1,2,3,杜泽玉1,2,3,陈智4,5,张雷明4,5(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生态水文与流域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2–2015年河西走廊中部绿洲农田生态系统水热碳通量观测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王彦伟1,罗维均1,2,陈佳1,2,蔡先立1,2,3,张林1,2,程安云1,2,王世杰1,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2019年贵州普定自然恢复样地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李杰霞1,张法伟1,张雷明2,于贵瑞2,李英年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海北高寒灌丛草甸(2003–2020年)与高寒矮生嵩草草甸(2002–2020年)生物量监测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张琳1,2,吴冬秀1,2,宋创业1,2,袁伟影1,2,贾元1,2,3,桑佳文1,2,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大学).CERN农田站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耕作制度本底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郑泽梅,杨海波,董舒,姚芳芳,杨庆松,王希华,阎恩荣,江山(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08–2018年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凋落物月和年回收量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范宗骥1,2,欧阳学军1,2,张倩媚1,彭丽芳1,2,陈智方1,2,罗浩本1,2,张德强1,程德洪1,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15–2018年鼎湖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繁殖期和越冬期鸟类名录及群落特征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刘士玲1,2,郑路1,2,杨保国1,杨坤1,2,闵惠琳1,2,陈琳1,2,张培1,庞圣江1,舒韦维1,2,李华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崇左凭祥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6–2021年南亚热带近自然化改造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水热动态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白天祎1,胡迪1,2,3,杜晓晗1,严金洁1,顾思缘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诗词文学地理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高原1,周强1,2,夏兴生1,2,刘峰贵2,陈琼1,2,马明福1,支泽民1,马伟东1,2(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2020年青藏高原GDP空间分布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蒋蕾1,李胜功2,3,4,寇亮4,5,郑甲佳2,3,4,马宁2,3,4,薛亚芳2,3,4(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实验室;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2016–2019年氮磷添加下亚热带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剩余量及养分含量动态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赵蓉1,2,陈辉1,2,胡源1,2,邓云1,2,袁盛东1,2,林露湘1,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系统研究站).2005–202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凋落物回收量和现存量动态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赵蓉1,2,陈辉1,2,胡源1,2,邓云1,2,袁盛东1,2,林露湘1,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系统研究站).2010–2020年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叶面积指数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罗艳1,2,3,李玉武1,2,3,秦海浪1,2,3,邓晓保1,2,3,陈辉1,2,3,沙丽清1,曹敏1,2,3,林露湘1,2,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9–2017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土壤水分含量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刘雅琪1,张晶1,郑惠旭1,2,费学海3,沙丽清1,周文君1,周立国1,邓晓保1,4,罗艳1,4,邓云1,4,于贵瑞5,张雷明5,张一平1,宋清海1(中国科学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1–2015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王兴昌1,刘哲成1,刘帆2,朱苑1,张全智1,王传宽1(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2016年帽儿山站水平与坡面平行辐射表测量太阳辐射组分及湍流能量通量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奚悦1,2,王秋凤1,2,朱剑兴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3–2020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大气硅湿沉降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柯李1,何清华2,陈福美1,苏雪婷3,徐继红4,张彩1,张树东5,张姝玥6,安慧萍7,郭锐8,岳素萍9,段雯1,贾世超1,杨思佳1,于延坤10,赵旸1,周洋11,王银山10,常达10,陈丽珍10,范雪如10,高鹏12,吕晨钰2,伍子昀2,赵云燕1,全晰1,赵峰6,穆艳超7,闫瑜7,徐文超7,刘杰7,邢丽霞7,陈晓琴8,吴翔8,赵兰锋8,黄志鹃8,任颜周9,郝红艳9,李慧9,王婧9,董青9,陈利艳9,黄瑞旺13,左西年10,王耘10,董奇10(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作业医学防护科;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系;安阳市妇幼保健院;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银河萌芽科技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围产期因素下的多中心儿童脑智发展数据库[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杜欣岚1,2,伊海生1(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西南测控公司).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储层显微图像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孙淑婷1,王楠2,温佳慧1,胡传鹏1(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自我参照的神经成像认知本体论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3期
  • 范仁雪1,朱先进1,2,陈智3,4,于贵瑞3,4,张维康3,韩朗5,王秋凤3,4,陈世苹6,刘绍民7,王辉民3,闫俊华8,谭俊磊9,张法伟10,赵风华3,李英年10,张一平11,石培礼3,朱教君12,吴家兵12,赵仲辉13,郝彦宾14,沙丽清11,张玉翠15,姜世成16,顾峰雪17,吴志祥18,张扬建3,4,周莉19,唐亚坤20,贾丙瑞6,李玉强9,宋清海11,董刚21,高艳红9,蒋正德12,孙聃8,王建林22,何其华23,李新虎24,王飞25,魏文学26,邓正苗26,郝翔翔27,李彦24,刘晓利28,章熙锋29,朱治林3,4(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建模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辽宁盘锦湿地生态系统国家观测研究站).2000–202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总初级生产力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2期
  • 廖一鸣1,2,王树竹1,常可1,秦畅1,邓濯缨1,吕争3,周琪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2021年武汉市主要城市公园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2期
  • 郭交1,白静远2,叶永凯1,韩超越1,张伟涛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遥感技术研究院).杨凌农业示范区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2期
  • 王兴昌1,胡可铭2,刘帆3,朱苑1,张全智1,王传宽1(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东北林业大学,奥林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2016–2018年帽儿山站落叶阔叶林碳通量观测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