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平,陈佳勇,左亮(南京农业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基于数字人文的方志物产知识库实践与思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管海莹(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别雷的文学遗产与文学史定位[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吴长青(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教育学院).现象学视域中的网络民族志文学批评——建构数字时代“大文化”语言情境的批评生态[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檀秋文(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晨光美术会和鸳鸯蝴蝶派——从交际圈看史东山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创作[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张秦铭(复旦大学古籍所).《文心雕龙》“汉来杂文”指称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王进(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后理论时代”的叙事学研究方法论问题考辨——以当代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叙事诗学为中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张永禄,陈至远(上海大学中文系).《诡秘之主》:数字化时代平凡英雄的成长镜像[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韩模永(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非线性的拼贴或蒙太奇——后理论时代网络文学“新文类”的链接书写[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李永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转向与后理论时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新图景——《语言转向视野下的文学理论问题重估研究》评介[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焦欣波(西北大学文学院).20世纪“水浒戏曲”的话语叙述及其衍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宋秀梅(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德列耶夫创作思想与风格的嬗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董晓(南京大学文学院).在冷酷的微笑中体察生活的残酷真实——契诃夫的创作和对我们的启发[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诸雨辰,李绅,胡韧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基于专名识别技术的古典文献“远读”初探——以雍正《畿辅通志》为例[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周安华(南京大学文学院).论作为跨国的民族戏剧的“华文戏剧”[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沈新林(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亦儒亦商——李渔的生存智慧[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高惠(南京大学文学院).韩愈《毛颖传》与明代假传文新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林日暖(南开大学文学院).九叶诗派的知性美学谫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李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传统与现代并行不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小说观探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高斌(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苦茶庵书简二十封辑录与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