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永恩,董茳桐(中国传媒大学).论中华戏校的京剧人才培养模式[J].文化遗产,2021,第4期
  • 杨红1,张烈2(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非遗专题展览的叙事方式研究[J].文化遗产,2021,第4期
  • 聂鑫(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制度理性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财产权保护研究[J].文化遗产,2021,第4期
  • 叶远飘(广东医科大学生命文化研究院).汉越文化交融视域下的黎族始祖神话研究[J].文化遗产,2021,第4期
  • 方玮蓉1,马成俊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青海民族大学).论《格萨尔王传》中藏族先民的生态意识[J].文化遗产,2021,第4期
  • 陈丹(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从空间感知到社会互动:潮汕民间造像的物像情境[J].文化遗产,2021,第4期
  • 唐柳琦(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佛山市第二中学).辰河目连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杳文访谈录[J].文化遗产,2021,第4期
  • 李宛荫(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明清时期五通神信仰的空间分布及信仰群体研究[J].文化遗产,2021,第4期
  • 胡超(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从华人民俗到国家非遗 ——马来西亚新山游神中的华人身份研究[J].文化遗产,2021,第4期
  • 谷曙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近现代文化生态与戏曲发展”专题[J].文化遗产,2021,第4期
  • 季中扬1,高鹏程2(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非遗”保护与区域文化认同[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蒋明智1,樊小玲2(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文系).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同保护[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马伟华1,张宇虹2(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视觉书写与动态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影像民族志运用[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徐金龙,姬厚祥(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美国迪士尼对中国木兰传说的跨文化演绎[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杨银波(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传统音乐活态表演过程中的“身体记忆”及其功效 ——以刀郎木卡姆的表演为例[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王琴(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土医土方”:粤北瑶族医药的知识再造及其灵验机制[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邹丰阳(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古代文献中的剪纸史料探析[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杨骥(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粤调“南音”“龙舟歌”文体辨[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王潇(榆林学院文学院).黄土地上的“鼓王” ——安塞腰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延河访谈录[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林杰祥(北京大学中文系).关西大学藏孤本曲选《海内曲魁》考[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胡淳艳1,王慧2(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纳书楹曲谱》笛色的百年变迁[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张劲盛(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蒙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经验与启示[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梁娟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文系;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粤港澳地区的“社”文化与国家认同研究[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袁瑾(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传统节气时序重构与当代公共文化生活 ——以江南蚕乡为中心的讨论[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何研(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文系).江永女书传承人制度探析[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蒋明智(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非遗”保护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杨文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非遗”口述史客观性问题再认识[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 雷桂萍(山西传媒学院).平遥县梁村神宫戏院及其演剧习俗考述[J].文化遗产,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