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猛(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从休宁三宝会戏看民国徽州乡村的会戏演出[J].文化遗产,2022,第4期
  • 谢中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省非遗研究基地).从醒狮看非遗存续的“假晶化”与审美分层[J].文化遗产,2022,第4期
  • 高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阳跳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党中信访谈[J].文化遗产,2022,第4期
  • 郝达1,2,夏元勇1(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韩国京畿大学;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韩国“无形文化财”的名录制度建设与启示[J].文化遗产,2022,第4期
  • 贾鸿源(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汉代西王母与风伯图像关系探究[J].文化遗产,2022,第4期
  • 王舒啸(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传统节日与现代城市生活的错位问题初探[J].文化遗产,2022,第4期
  • 程亮,邓桃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野本宽一的“生态民俗学”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J].文化遗产,2022,第4期
  • 杨洪林1,顿山2(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乡村振兴的文化治理转向[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陈旭耀(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从弘治岳刻本看《西厢记》的原貌[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重真实、多维整体与多脉传承[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石倩(南京大学文学院).董康《读曲丛刊》的编纂与近代戏曲理论文献整理的开启[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冯涛(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榆林学院文学院).自媒体时代陕北说书的传承路径探究[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董秀团,段淑洁(云南大学文学院).云南少数民族孤儿故事的分类与结构模式识别[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沈燕(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陈志勇(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晚明戏曲选本中“滚调”的结构功能与表演形态 ——兼论滚调向板腔体戏曲的演化路径[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李万营1,袁贝贝1,2(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徐元《八义记》对南戏《赵氏孤儿记》的改编及其意义[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崔若男(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何德兰的摄影与晚清中国儿童及家庭研究[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陆慧玲1,李扬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少数民族文学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菲尔德《中国童话》对女性民间口头叙事的搜集与创编[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大冈赖光1,陈旻2(中京大学现代社会学部;筑波大学).瑞典的冥福观与老人照护[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吴宗辉(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高腔本《铁冠图》源出古本考 ——兼论昆曲《铁冠图》和遗民外史《虎口余生》的相关出目[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白杨,胡新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启蛰”“惊蛰”考[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岩本通弥1,吴薇2(东京大学大学;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瑞典的冥福观与老人照护》评议[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林玮(广州新华学院中文系).粤东客家木偶戏剧本的艺术特征[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杨惠玲(厦门大学电影学院).晚清上海戏曲出版述论[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刘昭瑞1,郜翠平2(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从图像资料看粤东客家地区的茶亭与铺递[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黄璜(北京大学中文系).侗锦织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粟田梅访谈[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麻国庆,黎人源(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祖先的文化正统性构建与社会结合 ——以广东省Y市H岛陈氏宗族为例[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