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卢香凝1,郑行1,路延笃2(福清市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小球藻Chlorella sp. MEM25的分离鉴定及耐受性试验[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潘克迈,秦雪瑞,刘雄恩(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同源DNA序列比对缺失位点的核苷酸最大似然插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邓邵平1,王春灿1,林金国1,2,饶久平1(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国家林业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杉木木材酸性染料染色工艺优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杨再梅1,2,谭伟1,2,戚玉娇1,柴宗政1,王科1(贵州大学林学院;林业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吕江1,赵晖1,袁宗浩2,潘晓东2,孙宏磊2,蔡袁强2(杭州交通投资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高速公路边坡植被修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廖小玲,周志斌,叶大鹏,罗志聪(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现代农业装备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植物电信号的获取及分析方法研究现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罗晓锋,颜沛沛,叶炜,周建金(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6种榕属植物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凡莉莉1,张洋洋1,林宇枫1,荣俊冬1,陈礼光1,陈南州2,郑郁善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南靖永丰国有林场).遮阴处理下麻竹苗期光响应特性及最适模型比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胡凯强1,廖家凯2,席飞虎2,高鹏飞1,陈凯2,魏文桃1,丁家治1,苗苗1,顾连峰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CRISPR/Cas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林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周成城1,谢德金2,杨德明2,何天友1,陈凌艳1,郑郁善1,2(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基于RNA-seq的福建柏R2R3-MYB转录因子鉴定和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鲁梦1,2,戴中武1,2,李泽鑫2,3,吴沙沙1,2,翟俊文1,2(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种 ——扁根带叶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刘倩钰,邓甜甜,何金金,廖飞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铅、镉复合胁迫对紫金牛生理特性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周子维1,高峰2,刘谦3,刘彬彬1,李林金3,彭晨3,毕婉君1,孙云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周宁县茶业管理局).周宁高山云雾茶不同茶类的品质和生化特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王旭1,韩天宇2,李荣生1,周璋1,邹文涛1,余纽1,杨锦昌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热带低地雨林板根树木分布特征及其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卢赐鼎1,林建辉2,董万莹1,苏宝川3,尤芬蕾3,汪国彬4,周宗哲4,沈秋水4,郑郁善1,梁光红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泉州市林业局;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场).黑翅土白蚁对福建柏的危害及发生特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陈洪德1,2,陈旭丰3,林仁穗1,邹双全2,4,阮国洪5,杨素芳6(福建农林大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自然生物资源保育利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系;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基于“健脾益气法”观察绞股蓝乌龙保健茶对小鼠血清免疫功能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侯鑫均,魏微,李德宏,谢拥群(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胶合板用改性磷铝胶粘剂的制备与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王秀娜,董明科,汪世华(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病原真菌与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氮、磷、钾肥用量对水稻纹枯病病斑高度及产量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陈浩,王敏,杨子峰,廖煌,吴欢,凌菡,汤蔚(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稻瘟病菌MoSCJ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陆玉建1,2,3,张弘扬1,朱婷婷1,郭好1,邹星月1,杨莹1(滨州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dCl2对MDCK细胞的毒性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徐萍1,2,3,赵俭4,姚竞杰1,Fotina Tetiana3,王三虎1,张晓建1(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新乡学院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学院;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河南卢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奶牛Klf4基因CDS区和3′UTR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刘浪1,2,李鸿1,2,3,林长山1,2,叶大鹏1,2(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现代农业装备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巨菌草排种器排种过程动力学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王杰1,2,童璐1,巨学阳1,罗智捷1,薛蓉蓉1,高州1,曾任森1,2,宋圆圆1,2(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茶树对茶小绿叶蝉为害的响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徐晓1,徐瑾1,曹国华2,王国兵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东台市林场).接种蚯蚓与添加凋落物对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冯小飞1,马建鹏2,郎丹1,娜胡兰1,姜兰馨1,杨斌3(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理白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3种食药用真菌固体发酵对苦荞营养成分、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罗碧珍,罗永海(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花植物CO/FT分子途径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进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聂鑫怡1,2,薛杨1,2,王银春1,2,丁霞飞1,2,汪世华1,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病原真菌与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黄曲霉中pyrG筛选标记循环利用的方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程敏1,顾钢2,肖顺1,周挺2,刘国坤1(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省烟草公司烟草科学研究所).芽孢杆菌(Bacillus)FJSC01对烟草土传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其鉴定[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