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华芹(南开大学).乡村旅游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多重效应分析——来自肇兴侗寨的调查与思考[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陈颖,周旸(南京大学).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优势及路径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王庆贺1,王潇2(湖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清水江流域苗族刺绣的艺术特征[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吴宇晴,吴秀云(安徽医科大学).“大一统”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王利桥(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羌族舞蹈作品创作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梁旺兵,郝冉(西北师范大学).场域视角下民族旅游社区空间生产重构研究——以郎木寺镇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杨小兰,张潇怡(四川师范大学).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版权司法保护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曲别英子(四川民族学院).师范生师德知识图谱研究——基于VOSviewer可视化分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赛藏(中央民族大学).名辩学与因明学中的逻辑比较——以公孙龙《坚白论》《白马论》和因明学中的相关命题为中心[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付恒,付雷荣(四川师范大学).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适用场域——以与“网络型”寻衅滋事罪的界分为视角[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杨创明.甘孜州高原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简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况敬晶(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董娜1,2,曾诗琳2,陈志欣2,黄伟2(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胡嘉玮(四川民族学院).论嘉绒藏绣工艺的艺术形态及其成因[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孔标(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林语堂译创行为研究 ——以《孔子的智慧》为个案[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江锦玲,何孟飞(闽南师范大学).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陈家晃(四川民族学院).译者“创造性叛逆”在阿来《格萨尔王》英译本中的体现[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韦亮节(广西民族大学).崇商、重农与石文化:壮族“耶七”游戏探微[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胡吉,成琪琪,伏江瑜,周颖,刘东梅(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药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体系构建——基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的田野调查[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廖倩,杜辉(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物展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述——以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徐艳君,李国太(四川师范大学).羌族白石崇拜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周万里1,李琴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汉瑶交融:明初广东治瑶政策述评[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廖一可,蒋世强(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典剑舞发展及价值探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赵钧灵,王万平(大理大学).茶马古道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及其逻辑 ——以滇藏茶马古道怒江段的丙中洛为个案[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杨利利,廖光珍(贵州师范大学).国民政府时期贵州救济院研究(1929-1944)[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索朗桑格.格萨尔文化研究中心简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