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桂波(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俄苏文学与“北满作家群”的兴起和分流[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3期
-
李红霞(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通化”之境:钱谷融的鲁迅研究[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3期
-
许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人文学科研究的启示——评《鲁迅与顾颉刚》[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3期
-
邢云龙(南京大学文学院).鲁迅与盐谷温关于中国小说史论著之关系新探[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3期
-
范鑫(西南大学文学院).郭沫若出任“三厅”厅长之动因考察[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3期
-
易彬(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沈尹默与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兼及域外人物文献的搜集与考订[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3期
-
林锦涛(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文学革命初期的“文学”界说与认知[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3期
-
李怡.编后语[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3期
-
邵海伦(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学所).“人道主义”的辩证与左翼理想的坚守——重读郭松棻的《月印》[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张保华(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鲁迅“戏剧的看客”戏曲学释义[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戚慧(武汉大学文学院).大陆时期覃子豪集外佚诗考述[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周珉佳(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关于抗战“活报剧”艺术价值及历史阐释的几个问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王雨佳(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革命文学论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以创造社同人与瞿秋白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建构为讨论中心[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马海洋(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思想动员与心灵反叛——20世纪70年代“日据文学”再出场的现实意义与情感政治[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余夏云(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流动的南洋风景——评张松建《华语文学十五家》[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金星(复旦大学中文系).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显”与“隐”——评李宗刚《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杨慧(南开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建设的“史源学”资源——以胡适《希望》“旧体诗”改编版本小考为例[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逄增玉1,逄乔2(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北美媒体研究机构).区域文化和地方路径与文学研究的视域及方法——以现代东北区域文化和文学为例[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朱佳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民国报刊中汉译文学史料的整理问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杨华丽(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五四”时期的女性身份认同:理念与实践[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李朝平(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互动——论《自画像》时代汪铭竹的新古典主义诗歌[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吴民(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民国四川戏剧生态的都市化与现代化——以成都名报《新新新闻》为切入点[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高莉娜(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见萧乾“滇缅视察记”释读[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王学东(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初期《星星》诗刊的组织管理[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令狐兆鹏(运城学院中文系;西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助业写作的困境:《十里店》的难产与“赵树理悲剧”溯源[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宋石磊(中山大学中文系).文明、身体观与“美术现代性”之思——从李欧梵对鲁迅收藏裸体版画的研究谈起[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徐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西南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赛先生”如何携手文学——论晚清至“五四”时期文学理论译介中的“复古”品格[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傅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早期电影业对近代内地民众文化生活之影响——以成都为中心的讨论[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赵奉蓉(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选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命名、中心及边界[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