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中和(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意识形态网络渗透背景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陈文祥1,马秀萍2(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构建实践研究* ——对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考察[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崔景芳1,任维德2(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共富到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李晓延1,贺思媛2(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开放大学;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研究 ——基于麦克唐纳尔和埃尔莫尔政策工具的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汤夺先,王增武(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互嵌与共享:新时代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交融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张学霞(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媒体融合背景下宁夏新新媒体传播网络发展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彭兆荣,张颖(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家园遗产的人类学视野[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田文,杨蕤(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地理因素与民族互动:清水江流域分段的再认识[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崔明德1,2,佟宝锁1(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论范晔的“大一统”思想[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张莉曼(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三角地区各民族交融与互嵌式社会结构研究* ——基于江苏六市的调查[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张瀝元(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临终关怀的实践与表达:基于甘肃H镇裕固族仪式经验的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赵月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演进与现代治理 ——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马慧茹(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时代中国减贫智慧的影像叙事与传播[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马楠(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发展溢出效应与特征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李曦辉(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发展中华民族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李梅花,南哲(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流动朝鲜族经营者社会网络资本化与城市民族交融[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陶瑞(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阿伯丁大学语言文学学院).语言接触与城市语言生活变迁 ——基于宁夏银川市的考察[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兰娟娟,张亚辉(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武士联盟与二权政府:摩尔根的政治人类学思想探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蓝咏石1,侯德忠2(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州民族出版社).人观:贵州方旎苗族仪式治疗的文化机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吴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民族学系).西夏语第一人称代词复数敬语借自汉语“我弥”初探[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编委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赵婧薇(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个人信息保护中告知同意规则的规范构造[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张洁(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流动的博物馆:旅游民俗表演与文化景观的再生产 ——以贵州丹寨万达小镇“非遗”展演活动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王建伟1,马金福2(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文科内涵、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 ——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马健永(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百年历程、内在逻辑与价值意蕴[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高永久1,2,邢艺譞2(南开大学民族事务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体制机制面临的困境与路径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张明进1,李玉雄2(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地区乡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基于广西木寨村的个案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李志农1,周丽梅2(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从课堂走向田野 ——以云南扎根式援藏干部口述史实践教学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李资源1,向驰1,2(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的百年探索:理论创新与经验启示[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赵静1,2,魏荣1(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方民族大学学生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 ——基于CNK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